一碟花生米,一段段江湖往事花生的起源地,现在还是说法不一,有的说明末清初来自海上丝绸之路,从南美经菲律宾漂洋过海而来。有的从考古花生化石,唐元时期的著作中已经出现对花生的研究:“花生,味甘微苦性平。”据此研究认为花生也可能原产自中国。不管来自何方,花生自古以来都受到民众喜爱。花生又被称为长生果,有一定的食疗功效,同时,民间很多婚礼上新人床帐上常常放上花生红枣桂圆之类,取花生好生养之意。如此好吃又寓意圆满的食物不仅仅是一种零食,也是民间烹饪的主要食材。腰斩《水浒传》的文学评论家才子金圣叹在被陷害临终时说过一句遗言:“花生米与五香豆腐干同嚼,有火腿味道。”普通的花生米在金圣叹的嘴里已经能品尝出肉的滋味。作家古龙在小说《边城浪子》里塑造了一个剑客杀手路小佳,最喜欢吃花生,他说:“我喜欢杀人,也喜欢银子,因为不杀人就没有银子,没有银子就买不到花生。”对爱花生如痴的路小佳来说,只要有花生,不吃饭也没关系的。作家许地山的著名散文《落花生》就写了全家人一起播种收获品尝花生的喜悦与满满的收获。曾入选小学六年级课本的一篇课文《一夜的工作》里讲述周总理日理万机,深夜加班工作,就是一小碟花生米,花生米并不多,可以数得清颗数。而爱吃花生的陈云每天吃花生米,都是不多不少,正好十三粒。因为陈云同志身体虚弱,吃花生米是养生之举。一粒粒的花生米似乎穿越时代,穿越文学,又具备着别样的人文情怀。经常坐火车的人可能都听过这样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话语:“啤酒饮料矿泉水、花生瓜子八宝粥”,火车上流动的售货小推车永远带着步履维艰的步伐如魔音入耳敲开你的耳膜。对花生的流动记忆远远不仅如此,它几乎出现在生活的每一个难忘的瞬间。因为做法花样翻新,不仅可以做主菜,也可以搭配其他蔬果,还可以成为各种大人小孩子的零食,经久不衰。什么香酥、油炸、怪味、挂霜、五香、盐焗、烤花生,经典菜肴如花生猪脚、陈醋菠菜花生米、四红汤等等,还有西方国家最常食用的花生酱,就连生花生也能剥开一粒粒慢慢咀嚼出香甜来,很少有像花生这样海纳百川又兼容并包的食材,既可以当红花,又甘为绿叶,酸、甜、咸、香、辣,占尽五味之欢。一碟油炸花生米,醉笑陪公三万场如果在网络上做调查,最佳最常见的下酒菜是什么,估计百分之八十的酒人儿会提到花生米。夏日炎炎,街口路边摊,几瓶老雪花啤酒,一碟花生毛豆,就能和朋友畅谈一夜。普通小饭馆,或者家庭聚餐,或者独酌,陪伴美酒的最佳伴侣一定是一碟花生米。有人曾经分析过为什么下酒菜里常出现花生米,是因为中餐的各类菜出品时间不同,先上一碟花生米,宾客就可以举杯畅饮,等到菜色上齐,花生米可能还没吃完,同时边喝酒边吃花生米,还可以先填填肚子,避免空腹喝酒。而下酒菜中油炸花生米出现的频率最高,主要是制作方法简单快捷实惠。如果是家庭,油炸花生米和饭店里做法是不一样的,家庭做是不可能用那么多油,所以家庭版油炸花生米实际上就是油炒花生米。步骤很简单,花生米洗净晾干,放入锅中干炒一会儿,主要是先去除花生米中的水分。然后放入少许凉油,小火不停翻炒。直到锅内花生米变色,开始出现连续的响声的时候,就可以关火利用锅内的余温继续搅拌翻炒。出锅前花生米微凉可以倒入一小勺白酒,搅拌均匀。倒酒的目的是让花生米更加香脆,花生米温度高的时候倒酒,酒就已经受热挥发了。等花生米凉透就可以撒入盐少许,端盘上桌了。有的地方不放盐放糖,而北方人口重偏咸口,大多数油炸花生米都放盐。所谓吃香喝辣,辣入喉的白酒配上香脆的花生米,越喝越香。我家就是典型的东北家庭,常常妈妈还在厨房忙碌其他的菜,爸爸和其他客人们就已经就着一盘花生米举杯畅谈了。如果酒局时间长,酒过三巡菜过五味,其他的菜妈妈还得端回厨房重新热一下或者再做一个凉菜,而已经喝酒喝到面红耳赤的男人们都已经放弃了用筷子一粒粒夹起,而改用手抓花生米了。酒桌上的小朋友先吃完临走之前也不忘记抓一把带走,连吃带玩。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就说他小时候和其他小孩子比赛,吃油炸花生米高高抛起用嘴去接,看谁扔得准,结果有一次扔进了嗓子眼,咳了半天。想起古龙笔下的路小佳,坐在屋顶,也喜欢将一粒粒花生抛起,落入嘴中。古龙写道:温暖的阳光,温暖的水,花生香甜。他对一切事都觉得很满意。是啊,有花生米陪伴的时光是令人满意的。酒中的日月,就算是入愁肠的酒也因为有这一碟碟的香浓花生米而温暖平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cf/12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