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满的回忆远去的绿皮车
老郑州人,大部分都知道铁路客运的绿皮车,就是没乘坐过也会在当年经常看到。因为,当年郑州火车站和进出火车站的好远路段没有高大建筑,进出郑州站的绿皮车在市区内会看得清清楚楚。说起绿皮车,那可是满满的回忆呀。当然了,现在00后和10后,肯定没见过。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直到两千零几年的时候,是出门的基本交通工具,绿皮火车因为车厢外观是绿色而得名。最初绿皮车,墨绿色的车身,皮革质地的座椅,白色的标志牌,车厢顶部挂着一排电扇呼呼的吹着,“况且况且”慢悠悠的行驶,无论大站小站总会停靠几分钟……坐过“绿皮车”的人,脑海中都会留下这些抹不去的记忆。“绿皮车”是现今大多数中国人对于火车认识的开始,承载了几代人关于铁路的共同记忆。绿皮车厢乘客坐席 80年代硬座客车 国际列车在满洲里站站停并进行技术检查 “绿皮车”上的列车员不但要检票、报站、打扫卫生,还需要一样特殊技能——烧炉子。平时要添煤烧水,冬天要烧煤取暖,因此车上灰尘特别大,一趟乘务工作回来,鼻孔里都是黑色灰尘。(图片来自网络) 使用锅炉供暖,48V供电制式,没有空调装置,老式的“绿皮车”速度很慢,但票价便宜,车厢里人们摩肩接踵,“啤酒白酒饮料矿泉水啦,花生瓜子香烟烤鱼片嘞”的叫卖声,混合着天南海北的方言,构成了一幅幅声光映画。绿皮车的年代,赶上春运上火车的时候,大家都是扛着大包小包,你挤我我挤你。坐上火车,只要是有缝隙的地方都有人,有坐票的还好一点。站票的,站在那里随便倾斜都不会倒。绿皮车没有空调,都是打开窗户散味。天冷的时候,窗户都是关着的。车厢里的味道真的是五味杂陈,有吸烟的烟味,有脚丫子的臭味,有汗味,有泡面的味……一个个陌生的脸孔在时光的流逝中变换更新,那些依依不舍的离别,那些久别重逢的欢笑,曾经的“绿皮车”在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悲欢离合后渐渐退出铁路客运,新的“绿皮车”接过旅客运输的“接力棒”,一声声汽笛长鸣,一列列火车飞驰,一条条钢轨延展,串联起人们的过去,现在何未来。不知道当年乘坐绿皮车的人们,后来的人生是朝着哪个方向前行的,但我始终觉得,无论现在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一定不会忘记曾经在绿皮火车上度过的时光。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fb/12013.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近地气的明星吴京,自带塑料小板凳坐火车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