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记忆中,老家每年的春节,家家户户贴春联比大年三十晚上吃顿饺子还重要。大年三十那天,无论贫穷与富有,每家每户都要写春联、贴春联。以表达人们辞旧迎新,家庭和美,风调雨顺,财源广进的期许和愿望。那时的春联内容比较单一,大都是一些祝福人们来年平平安安,顺顺利利的对联。如:“日日财源顺意来,年年福禄春意到”;“一帆风顺年年好,万事如意步步高”;“一年四季行好运,八方财宝进家门”;“春归大地人间暖,福降神州喜临门”之类。可那时候,无论是县城还是农村,根本没有卖春联的,要想写幅春联大都是找队里的“秀才”们帮忙。我们队几十户人家,只有上湾的任大爷上过几年私塾,能写一手正楷毛笔字,还会编。一到每年腊月二十四,任大爷家门口就排着长长的队,像过节,等候任大爷写春联。只记得任大爷嘴里娴熟地叼着着烟,一板一眼,不紧不慢地写着。有时停下喝一口茶,把老光镜向上推推。人们恭恭敬敬递上一支烟,不停地说:“又劳你了。”我还小,见识不多,看到眼前的文化人特羡慕。心想:要是有一天能成为队里文化人该多好啊。我读初中那年,刚过完小年,父亲带着我去上湾请八十多岁的任大爷写春联,任大爷家还有五六个人等着写。我看到任大爷颤抖的手,怎么也落不下毛笔,又看到任大爷老泪顺着脸往下流着,但依然微笑,还是把几家的春联写完。那时我小,什么都不懂。拿着卷好的春联准备回家时,任大爷突然喊我:五子(小时队里都这么叫我),这毛笔我用了十几年了,我拿不动了,给你吧,五子。任大爷看着我,似乎很无助,但双眼又充满着力量和信任。我迟疑了一下,我的父亲叫我:“五子跪下,拜师傅。”就这样:没有仪式,没有准备地拜师傅了。双手举过头顶接着师傅的毛笔。后来,每逢过年,父亲带我给师傅行大礼,写春联。记得师傅百年归山时,我还披着长孝。父亲说:从师如父。那时我总感觉师傅在上,那眼神无时无刻地盯着我,于是我暗暗发誓:一定要勤学苦练,练好毛笔字,像师傅那样为乡亲们排忧解难,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时间真快,到了笫二年腊月二十四,我家里真有点:门庭若市。我开始为乡亲乡邻编春联,写春联。没想到受到乡亲们的一致好评,我便成了队里的香饽饽。谁家要结婚了,请我写喜联:“映日红莲开并蒂,同心伴侣喜双飞”;哪家老人去世了,也要让我去写挽联:“勤劳一生一别千古,教子有方壮志常存”;老人祝寿也要请我写寿联:“寿比南山不老松,福如东海长流水”;邻舍也讲究:不是送二三个鸡蛋,就是塞一包8分钱的香烟;不是送一包瓜子,就是塞几个糖果。父母亲可把好这一关。不论哪家送的,晚上再一一送去。父亲常说:“邻舍帮帮,应该。”至今想想:在父亲的影响下,才成就了我的今天。几十年了,至今有一件事还记忆犹新。刚二十出头,对父亲的话那就是唯命是从。那一年特别冷,真是寒风刺骨呀。吃完年饭后,父亲说:五子,我们去看看六间瓦屋的龙大爷。龙大爷八十多岁,单身一人,在我们队算得是有故事的人。到了龙大爷门口一看还没贴春联,父亲走进得知,龙大爷生病了,父亲对我说:五子上街买红纸给龙大爷写春联,快去。父亲回家又和母亲把过年的饭菜热给龙大爷吃。我买好红纸,拿笔和墨汁来到龙大爷家,我准备写春联时。龙大爷叹了一气说:五子,我编你写。龙大爷说:“二三四五,六七八九”。横批是:南北。我和父亲给龙大爷贴好春联,母亲收好碗筷回家时,龙大爷挥挥手,一双浑浊的眼前看着我们。父亲常说:帮别人不会错。回家后,我也没多想龙大爷编的春联是什么意思。后来这幅对联被好事者传到村书记的耳朵里。村书记来一看找到我说:年纪轻轻地就有反意啊,不老实啊。说罢,笑笑,拍拍我的肩头,挥手走了。我没在意,反正是龙大爷编的吧。至今还有人总说我,总把别人想那么简单。后来想想,我才明白龙大爷编的春联的含义。村支书到龙大爷家致歉,还派专人照顾龙大爷呢。每到腊月二十四,给乡亲乡邻写春联成了一种习惯,一种担当,更是一种欣慰。已经沉淀成我生命中的一笔宝贵财富,想起,珍贵无比。今天在市场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到有个中年人在寒风中挥舞毛笔书写春联,但却很少有人前去光顾。此情此景,我心里五味杂陈,感慨良多。每每大年三十贴春联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年轻写春联,贴春联时的情景。顿时,让我更加怀念起那段时光,那些人,那些事。因为,那是一段忘不掉的情,更是一段抹不掉的爱。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fb/9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