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攻略绿皮火车上的烧鸡,味道散发展
北京中科忽悠 http://pf.39.net/bdfyy/zjft/161225/5154126.html 图片源自网络 “火车的汽笛”逐渐随着科技的发展慢慢消失了,如同现在的小孩子不明白“挂电话”的“挂”字,也不明白幼儿园老师画的电视机上为什么有两根叫天线的东西。 在已逝去的日子里,“坐没坐过火车”是衡量一个人见没见过市面的标准。而火车的汽笛声响,也时常在路过杂草丛生的火车铁轨道时幻听一般的萦绕在耳边。 记忆里那节被漆成绿色的车皮与晃眼的白色编号也只能在坏旧题材的电影中才能见到了。 那时候仿佛所有东西都有一个标号,绿帘玻璃门衣橱上的黄铜标牌刻着张店家具厂的字样,算题用的草稿纸上印着淄博厂的字样,家里三抽桌的侧面也用白漆印上了某个小学的名号。 关于旧日最深刻的记忆,对我来说是第一次离开家乡的时候。兴奋与恐惧夹杂在我的脑海里,站在火车站的我活像只骄傲的孔雀。车厢内五湖四海的口音交杂出一首宏大的交响乐,啤酒瓜子的和劣质香烟的味道混合出火车特有的“火车味”,在那时的我看来,火车代表着的是远方。 这些记忆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失殆尽,而是埋藏在脑子的最深处,静静的等待着。等待着一个引线将其点燃,等着着一个理由让你重新回忆起旧梦。而对所有人来说,最能勾引起回忆是绿皮火车里烧鸡的味道。 中国所有烧鸡类食品的兴起都与火车是脱不开关系的,离符烧鸡、道口烧鸡、德州扒鸡、沟帮子熏鸡、淄博肴鸡。 众多烧鸡在曾经的火车上发挥的力量是没有经历过的人难以想象的,每次坐火车出一趟远门都要在车皮里晃个三五天。当时除了每次停站时涌上来卖盒饭干粮的小贩之外,能吃上一只烧鸡是彼时彼刻最奢侈的事情了。 “火车我跑了一辈子了,最喜欢经过的地方还是张店站(现淄博站)”车厢里一个常年在外跑业务的上海人同我讲。问其原因,他又讲道“格(这)中国的烧鸡呀,我是吃遍了的,格(这)最好吃的呀,还是格(这)周村的肴鸡” 扒鸡、肴鸡也好,烧鸡也罢,我是分不太清种类的。但在火车上的吃法,却只有一种,那就是“撕”,不是斩、不是拆、不是剁,只能撕着吃。 裹着烧鸡的油纸荷叶包一打开,同行的上海小哥本有的矜持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大把抓、撕扯下一块吃一块的豪爽模样。这种吃鸡的姿态,是能让不饿的人也看饿了的。 烧鸡的香气是如此的浓郁,本来火车上混合着的味道统统被烧鸡的香味所掩盖过去。这种香味是极具侵略性的,像是狗舌头一样撩拨着所有人的胃。 没有吃烧鸡的人只能恨恨的咬几口馒头,心里发誓下一站停靠,一定要买只尝尝。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高铁和飞机成为了人们出远门的首要选择,而绿皮火车和卖烧鸡的小贩慢慢消失在记忆的长河里。 但淄博肴鸡却是不会随着科技更叠代而衰落的,恰反之,随着淄博对美食文化的发展愈发重视,而周村的肴鸡也出现在各地人的视线里。再次用自己的香味,去征服一个又一个食客的胃。 声明:本文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js/12011.html
- 上一篇文章: 老震泽人镜头下的三十年光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