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垃圾分类即将强制实施,会比日本做得更
提起“垃圾分类”做的比较好的国家,大家是不是都想到了日本。但是从7月1日起,我国的上海也开始进入“强制”垃圾分类的时代。一、“垃圾分类”纳入法治框架自7月1日起,上海将正式实施《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垃圾分类”在上海正式纳入法治框架。这一条例的实施,将给上海整个城市带来明显的变化:党政机关内部办公室不得使用一次性杯具,旅馆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日用品,餐馆、外卖不得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除此之外,条例中还规定个人混合投放垃圾,最高可罚款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可罚款5万元。之前虽然我国推广了垃圾分类,但是收效甚微。就算有些素质较高的市民把垃圾分类投放,但是还是被垃圾车混合在一起运走了。现在垃圾分类被纳入上海法治框架,不论是各大机构,还是商业场所,甚至于每个上海市民,这一次真的要认真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了。小编认为,虽然这一条例的实施,会让大部分人感觉不太适应,毕竟垃圾混装已经成为了习惯。但是一旦认真贯彻下来,一定能够让上海这个国际化的大都更加整洁。在邻国日本,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了常态。虽然日本的垃圾分类规定很繁琐和麻烦,但是日本民众都一丝不苟地执行了很多年。二、日本的垃圾处理规则日本的垃圾处理规则,将垃圾分为了“不可燃垃圾”,“可燃垃圾”、“纸”、“瓶子”、“罐子”、“金属”等,将资源垃圾、生活垃圾、塑料垃圾等按照类别分别装入不同颜色的垃圾袋中。不仅如此,在日本丢垃圾,必须在指定的日期和时间里丢弃,否则垃圾可能不被拿走,甚至被送回家里。丢个垃圾还会失败,日本人的规矩可真够多的。其实更多的规矩还在后面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日本细致的垃圾分类规则。日本的垃圾分类,大类分为7类:1、可燃垃圾:厨余垃圾、橡胶制品、衣服、纸制品、革制品、录像带、杂草等;2、不可燃垃圾:餐具、厨具、玻璃制品、干电池、灯泡、小型家电、一次性打火机等;3、资源垃圾;4、粗大垃圾:自行车、桌椅、沙发、微波炉、烤箱、高尔夫球杆等;5、不可回收垃圾:农具、灭火器、砖瓦、水泥、摩托车、废轮胎等;6、4种家电:电视、洗衣机、空调、冰箱;7、临时性大量垃圾:搬家或大扫除、修剪庭院时的垃圾。在这7大类中,每类还有细分的讲究:1、塑料瓶的瓶盖和包装纸要分开扔,剩下的塑料瓶身压扁装入透明或者半透明的垃圾袋中;2、牙膏等软管类垃圾,要挤空之后剪成每段30厘米;3、密封喷雾罐必须用尽之后在罐身上打孔漏气,防止经过露天久晒在回收时发生爆炸,危害到垃圾收集员;4、报纸要摊平折叠整齐,不能揉成一团;5、一个香烟盒子要”肢解”成3类扔掉,最外面的透明塑料薄膜属于可燃垃圾、中间的盒子属于资源垃圾、最里面的锡箔纸包装属于金属,要归到不可燃垃圾中;6、家里做饭剩余的浊油,不是倒在塑料袋里扔掉就可以了,而是需要去超市买”凝固剂“,将”凝固剂”倒入油中使废油变成一块固体,再用报纸包好扔掉。是不是和小编说的一样,有很多繁琐的规定。但是就算是如此严格的规定,日本人还是非常诚实地遵守了。看来日本的环境好与民众的素质是有直接关系的。我们再把视线转回上海,如果大家也都拿出严格遵守规定的态度出来,上海的环境应该可以更美好。不过,不知道有没有小叶子和我一样好奇,上海的垃圾分类规定和日本的相比较,哪个规定更严格呢?三、上海的垃圾分类上海将垃圾基本分为四类: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1、外卖盒、食物袋等(里面不能有食物残留);2、使用过的、遭到污染的纸巾湿巾等;3、吸完的烟头;4、废弃的的陶瓷及花盆类物品;5、婴幼儿的纸尿裤类物品;湿垃圾:1、所有的剩菜剩饭,烂菜和烂水果2、果皮,瓜子皮等坚果外壳;3、死掉的花卉绿植;可回收物:1、各种瓶子(包括易拉罐),一定不要有剩余液体;2、淘汰的塑料玩具;3、用光的洗发水、沐浴液、洗衣液、护肤品的瓶瓶罐罐;4、书籍报纸宣传册等纸质类物品;5、旧衣物以及床单被套等;有害垃圾:1、废旧灯管;2、废旧电池(充电电池、纽扣电池、蓄电池);3、油漆桶、杀虫剂类物品(有残留需提前密封再投放);4、过期或废弃的药物;(本文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在小编看来,上海的垃圾分类规定,把日常用品等很细致的分为多个种类,很适合我们的国情。如果这些规定可以推行至全国,我国的城市环境一定可以更美好。小叶子们,你们怎么看待上海把垃圾分类列入法治框架呢?你们觉得我们在垃圾分类上面会比日本做得更好吗?欢迎在下方留言告诉我们!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ry/11990.html
- 上一篇文章: 散文过年记忆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