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诈骗曝光 http://baidianfeng.39.net/a_bdfys/161223/5153159.html

『垄香禾半熟,原迥草微衰』

晚唐诗人齐己的诗,描述了一个令菜农相当喜悦的现象,过了立秋,丰收在即,令人苦恼的野草开始衰败,秋季的农间劳作,称得上是事半功倍。所以,在北京郊区种菜,秋播比春播更紧要,长达近三个月的黄金生长季节,舒爽的气候,害虫少,野草少,而收获却更为丰盛。这可真是名副其实的金秋了。秋之草,夏末盛放性急的蓝色桔梗花,赶在小暑节气时就零星地开放了,此起彼伏的花,一直会延续到处暑时分,才让其他小伙伴们接棒。然而,提到桔梗,人们仍然会说,“这是秋七草啊。”源于《万叶集》的“秋之七草”,已经成为约定俗成的概念。所谓七草,没有什么名贵的品种,都是来自原野的花,摇曳自得,点染出秋之风貌。我曾经尝试播种过桔梗,结果全军覆没。留下一个“这家伙不好播”的印象,去年秋末的时候,也就没有认真地收集它的种子,任由种荚在枝头枯干。然后,今年春天就被馅饼砸中了。随风散落的桔梗种子,密密麻麻地发了芽,围绕着桔梗“妈妈”,一群小苗茁壮地成长着。我想起了一句老话:“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吃还是看,是每年秋末的时候,都要做一道有关桔梗的选择题。作为食材,它的食用部分是地下白胖的根,有点类似人参的长相,洗干净,切成丝,既可以直接用来烹饪,也可以腌制成泡菜,然而,刨了根,就意味着明年春天还要重新播种桔梗,等它完成从小苗到开花的漫长过程。如果留着,耐寒的桔梗在北京可以露地过冬,而且是春季最早萌芽的植物之一,在大部分野草还没有返青的时候,它已经绿意盎然了。所以,吃还是看,一直很难选择。

立秋食瓜

大概是因为春、秋是两个比较温柔的季节,所以,中国人对待立春和立秋两个节气的方式,都是“咬一下”。立春要咬春,原始的咬春方式是比较纯朴的,咬的是萝卜,借辛辣之气提振精神,生发春之气息。后来又扩展到咬卷进各种馅料的春饼。相对来说,咬秋一直维持着原生态,西瓜、香瓜、菜瓜,在立秋节气,吃几块爽口的瓜,谓为“咬秋”,又叫“啃秋”。也有些地方不拘瓜类,玉米、红薯等秋令作物也拿来照啃不误。很难考让咬秋风俗起于何时,但至少在《诗经·豳风》中,就有“七月食瓜,八月断壶”的说法。这里的瓜是指什么瓜?肯定不是那时候还没有传入中国的西瓜,先秦时候种植的瓜,一个是冬瓜,另一个是很早就传入中国的甜瓜(为了与体型较大的冬瓜区别,又称小瓜)。不过,我有一个揣测,这个时候的甜瓜,应该不是我们今天吃到的甜美多汁的白兰瓜或是伊丽莎白甜瓜,这些都是由近现代品种改良后才有的。原始的甜瓜更像是一种蔬菜,果肉脆爽,但甜度不会很高。菜瓜是甜瓜的变种,各地普遍种植,但名称不一。就像《本草纲目》里说的:“越瓜以地名也,俗名梢瓜,南人呼为菜瓜。”,我接连种过几季菜瓜,收获期正值夏秋交际,瓜藤爬满角落,结瓜能力相当强劲,这也正符合“绵绵瓜瓞”的描述。

丝瓜和甜瓜

菜瓜的一个优点是习性非常强健,成熟的种子甩在地上,过不多久就能发出新的瓜苗。如果自己留种,品种表现也持续稳定。正是这样的瓜,才可能在交通不便的先秦时代就飘洋过海,从原产地非洲来到中国。待得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后,有了西瓜和黄瓜,到了唐代,又增加了丝瓜、苦瓜,至于乡土气息浓厚的南瓜,则要到大航海时代才传入中国。有了这些五花八门的瓜,菜瓜也就慢慢地退出舞台中心了,只在不同的乡间,被一代代地延续下来,保持着它那质朴的风味。金子一般的种植季节,从现在开始延绵不歇地收获各种瓜菜,令人兴奋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瓜果蔬菜的种植历史

来跟着厨花君一起《跟着节气来种菜》

复制此码?PJfl1AXjYLw?

到淘宝App折扣购书

??点击图片看近期精彩??

追思申纪兰:农民,是她的本色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织里之治——全面小康后社会治理密码

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报告

(-年)

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

??点击关键词获取往期推送??中国农业资源环境若干战略问题研究国际茶日

世界读书日兽医推荐书目

生活类书单沙漠蝗虫

防治蝗虫的施药方法

秋黏虫女神节特辑

生活过成诗的小哥哥28场发布会实录

高效学习法人兽共患病

不可触碰的朋友

冠状病毒非洲猪瘟

蜜蜂授粉

外来水生生物健康日历

马术

食味米

中国茶文化学休闲农业系列教材

乡村振兴知识百问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ry/60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