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禀性衰败的概念

禀性:禀,就是承受、禀承。禀性,就是本性。是人之身心禀受元气(亦包括由元气发露的火、水、气、土四元之气)所赋予的本性,即先天遗传的本质属性,是人之身心特有的禀性和气质的合称。

然而,“先天禀赋之气,有清与浊也”,“所禀之气有厚薄,故所生之形有修短”。而后天禀性“外感四气,内戕万欲”,禀性胜心本乎气性者,为天;胜心背离气性者,为己。天,即先天,;已,即后天。禀性始终受到先天的隠潜的无形的因素和后天的现显的有形的因素影响,时时受犯于“嗜性之阴云,尘世之飘风,邪魔之外寇”,故禀性授扰亏损,日积月累,衰而败之,而为疾病受造。

所谓禀性衰败,是生命体为回应内外环境干扰与刺激,改变禀性气质体液机能应变能力的一种态势。在脑神经体液的统一调控下,使身心的生理活动维持在适度的弱的稳态状况。

禀性衰败是机体对疾病过程中形、质、性、智应变所处功能态势的概括。也反应出致病因素,疾病根源和禀性体液应变能力所处状态和进一步变化的趋势。禀性衰败突出了身心在受到病因干扰刺激时,产生的生理病理变化以及抗病反应时的特定机能状态。

一般来说,人体心身在正常环境条件下,发生的机能衰败,可分为“自然衰败”和“病理衰败”,前者为生理性衰败,表现为脏器、禀性、体液呈协调的、有序的、缓慢地衰败;后者为病理性衰败,多因某些疾病引起一些脏器、气质体液迅速衰败,心身呈现不协调地重症衰败。

回族医学的疾病观,是建立在天人合一的阴阳”形质生态”模式之上强调的是天地和谐的生命观。人从“真一”“元气、四行、三子、四性、四液”天地生态环境中不断获得能量信息,以进行自身的育化,从而成为“生化之子”正如《正教真诠》上卷所言:“禀性者,出于身体,本于四大”,而“人之身,乃天地万物形色之精微;人之性,乃天地万物本来之枢极。”

回族先贤在其汉文译著中,对人类形体的遵严、精神的神圣和对生命运动的妙理玄机倍加赞美。对生命如何有?性如何赋?体如何成,皆有精僻的论述《清真指南》卷三言:“先天为命,后天为性”,“性有二品:一真性,二禀性。真性与命同源,所谓仁、义、礼、智之性;禀性因形始具,乃火、风、水、土之性”等。可见,关于“禀性”的论述,早在伊斯兰哲学中做了深刻的阐述。回族医学将其作为气质禀性学和病因病理学理论的组成部分,这也反映了回族医学理论在承袭阿拉伯伊斯兰医药文化的同时,也极力将其纳入东方思维方式及其概念范畴体系的历史过程。并为我们认识自然和我们自身的生命运动过程,开拓了崭新的思路

“禀性衰败”最早也是唯一仅见于回族医学历史遗存的大型典籍《回回药方》中。其残卷中论述一些方药主治病证时多次提及;如:“禀性衰败冷者”、“禀性衰败热者”、“禀性衰败而湿”、“禀性胸热”、“禀性衰败,有干在肝”,此病正是“禀性衰败”等。更有专设章节论述。如卷之三十“话说禀性衰败”(可惜原文已佚)、并收录了百种调理禀性衰败的治方。如卷之十二“众风门”记有“调理禀性马准,专治禀性而冷”、“能治禀气冷者,改之热”。卷之三十一“妇人众疾门”有“治其禀气使其改动,令生男”等等,不一而举。

以上略记,足以表明:

a、“禀性衰败”只限于回族医药学论述防治人之身心健康状况及疾病时的专用医学术语。除中世纪阿拉伯伊斯兰医学的若干医学典籍,其他古今中外医学文史资料没有或很少提及。

b、“禀性衰败”是”与生俱来,与命同源”。正如,《天方性理》第二章所言:“性命以位,理象附形,妙用以呈,理同气异”。是说,先天无形的理念是人人都具有的,后天有形的“气”和“性”就不一样,由于禀受的不一样,从而就能分辨出不同类型的“禀性”。

c、“禀性衰败”中的“衰败”,不是指身体虚弱、形体残疾、颓败或生理衰变;而是指,人自胚胎初化,就育化于四大,即四气、四性、四色、四液。待出生、成长,就有了七情六欲,食色饮咸,染于风雨寒暑;浸于“嗜性之阴云,尘世之飘风,邪魔之外寇”,从而,禀承了寿夭之“禀性”。人之心身,除旺盛的成长期,大部分年龄段都处于从虚衰而老化、到耗竭而死亡的生命流过程。整个身心呈缓慢、协调、有序地衰退和生命流动过程。其中有量的渐变,也有质的突变。大约每12岁就有一个脏腑单位的功能活动衰退比较突出的现象,是总的量变中的部分质变,在总的质变中的渐衰渐败,,这就是“禀性衰败”。

回医禀性衰败理论,即轻度体液性气质失调状态,正符合当今所说的亚健康状态、第三状态、亚疾病状态、亚临床期以及慢性疲劳综合症。是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一种功能状态。虽说在临床上沒有明显体征或器质性病变,但在生理功能上却有许多不适症状和心理体验。如身体经常感到疲劳、精神欠佳、体力透支、免疫功能低下、易患感冒、自然衰老加速,处于心脑血管病或其他慢性病前期。禀性衰败的亚健康状态具有双向转化特点。所谓双向转化,是指禀性衰败即可向健康状态转化,也可向疾病状态转化。

2禀性气质失调的特征

气质禀性失调,系指在体液性或非体液性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人体气质发生轻度异常或禀性失调,它分为非体液性气质失调和体液性气质失调两大类。

2.1非体液性气质失调

系指由于內外因素,即人体内在或自然界的热、湿、寒、干及干热、湿热、湿寒、干寒等偏颇的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轻度异常,而导致的禀性衰败,即:

2.1.1热性气质禀性失调

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热性(气候炎热刺激)的过多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中暑、热性感冒、发热、热性头痛、鼻衄、四肢灼痛、咳嗽等

2.1.2湿性气质禀性失调

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湿性(雨水、潮湿、冰霜)的过多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全身松软、四肢无力、不思入睡、入睡难醒、反应迟纯等。

2.1.3寒性气质禀性失调

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寒性(气候寒冷、冰冻)过多的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寒性感冒、寒性头痛、胃脘痛、腹痛、咳嗽及某些器官组织的寒性痉挛等。

2.1.4干性气质禀性失调

系指由于人体仅受自然界干燥性(气候干燥、缺津少液)过多的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口干、唇裂、咽喉失润、皮肤干燥、眼干发痒、及某些器官组织的干性痉挛等。2.1.5干热性气质禀性失调

系指人体由于受到自然界干热性气候环境的过多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持续性发热、消瘦性伤寒、发热口干、面红目赤等。

2.1.6湿热性气质禀性失调

系指人体由于受到自然界湿热性气候环境过多的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湿热性感冒、湿热性呼吸困难、湿热性风湿热等。

2.1.7湿寒性气质禀性失调

系指人体由于自然界湿寒性气候寒湿、阴冷过多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风湿性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酸痛、肌肉松弛等。

2.1.8干寒性气质禀性失调性疾病

系指人体由于自然界干寒性气候及干燥性严冬等气候环境过多影响,正常气质禀性发生异常变化,而导致的各种疾病。如,风寒性关节炎,肌肉抽筋,老年性消瘦等。

2.2.体液性禀性气质失调

捕捉禀性衰败体液气质失调状态信息,了解其发生原因,预测其转化过程,即运用回医诊病识证手段。识别辨证禀性衰败阶段体液气质失调状态形成机制的依据。

人体健康的基础是四种体液在机体內,通过体液间相互补充、限定和控制作用保持并处于正常平衡状态,但在禀性衰败过程中体液极有可能发生异常变化。或质、量改变,或稀稠、或涩滑、或异化,即成为对机体无益或有损的体液,称之为异常体液。不仅如此,伴随着体液的轻度异化,其气质禀性也随之改变,不是偏盛偏衰,就是偏热偏寒等。其特征如下:

2.2.1黃体液气质失调特征

(1)脉象:脉细、博动无规律;(2)眼部变化;眼珠发黃或略黃;(3)面部变化;面部发黃、暗淡无光、苍白;(4)口味:晨起时囗苦;(5)舌与舌苔:舌黃、舌干、发麻、苔厚;(6)体表皮肤:粗糙无光、病重者有黃斑;(7)体温:体温较高;(8)尿量:尿量减少;(9)尿色:呈黃色或橙色;(10)睡眠:睡眠少;(11)易发脾气,易患消化道疾病、急性发热,全身或某些器官组织出现发红、发热或灼痛、发黄、发痒等症。

2.2.2红体液气质失调特征

(1)脉象:脉粗、呈波浪状、博动有力;(2)眼部变化:略红、血管充血;(3)面部变化:面部发红;(4)口味:晨起时囗甘;(5)舌与舌苔:舌相对较大、舌尖有红色小点、苔黃;(6)体表皮肤:手触时感觉较热;(7)体温:体温相对较高;(8)尿量:尿量相对较多;(9)尿色:赤黃;(10)睡眠:尚少;(11)性格开朗,打哈欠较多,多出现心血管疾病表现。易患持续性发热,各种急慢性炎症,肺炎,脑膜炎以及高血压等病。

2.2.3白体液气质失调特征

(1)脉象:脉粗、缓弱;(2)眼部变化:发白或略白、无神;(3)面部变化:白晳、无华;(4)囗味:晨起时口粘;(5)舌与舌苔:舌相对较大、舌苔白腻;(6)体表皮肤:手摸时感觉较凉、严重时皮下水肿;(7)体温:较低;(8)尿量:尿少但小便次数较多;(9)尿色:白;(10)睡眠:多;(11)性格懒惰、记忆力差,多出现皮肤及骨关节疾病表现。易患全身或某些器官组织以发凉、发湿、发白、发肿为主要症状的慢性疾病等。

2.2.4黑体液气质失调特征

(1)脉象:细、缓;(2)眼部变化:发青、深陷;(3)面部变化:稍黑、无光、暗淡;(4)囗味:晨起时囗味苦涩;(5)舌及舌苔:舌干、舌苔青或灰色、严重时黑色;(6)体表皮肤:肤色稍黑、粗糙、手摸感觉较凉、有瘙痒感、抓挠易掉屑;(7)体温:相对较低;(8)尿量:量多、小便次数少;(9)尿色:发白、静置易形成沉淀;(10)睡眠:失眠、多梦或噩梦;(11)性格急躁、喜欢幻想、多出现神经系统疾病表现、严重时出现精神病变。易患神经衰弱、精神病、神经病、忧郁症等。

3“治未病”理念在回医诊疗中的应用

3.1回医“治未病”的理论依据正如上述,强调的是禀性衰败的个性化调理,体现在尊重机体自身内在的体液气质变化及规律。根据回医异常体液气质禀性失调的特征进行气质禀性辨识,判定健康状态,制定个性化的回医康复调养方案进行临床康复干预,使之自行提高与自己心身以及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达到无病自调的养生目的。

3.2回医基础理论“元气”原动力学说,就是根据所在位置和功能分为三大力,三大力是维持和推动人体智力和体力的主要原动力。第一是位于心脏的生命力,气质禀性是湿热性的;第二是位于大脑的精神力,气质禀性是湿寒性的;第三是位于肝脏的自然力,气质禀性是湿热性的。中枢免疫器官骨髓的气质是湿热性的,胸腺的气质原本是湿寒性,但因其位置在心脏附近,影响其气质变为湿热性的;周围免疫器官脾脏和淋巴腺的气质是干寒性的。回医”治未病”特别重视养护自然力:而自然力的主要功能是:支配所有生命力和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运行。如果禀性衰败自然力不足,导致精神力、生命力功能受其影响。随之出现心、脑、肝三大支配器官和被支配的其他器官以及体液气质稳态平衡失调,免疫功能下降,出现营养不良、心脑功能不全,抗病能力弱等禀性衰败。

4.禀性衰败的食药调理

4.1黃体液气质失调:选择具有清热、润燥的食品。如糯米、小米、大麦;芹菜、冬瓜、山药、萝卜、苋菜、黃瓜、苦瓜、茄子、丝瓜、海带、竹笋、冬笋、菊花菜、土豆、绿豆芽、菠菜;鸭肉、蛤蚌、鱼、牛奶;香蕉、西瓜、梨、柑子、橙子、柿子、白合、甘蔗、柚子、狝猴桃、金橘、罗汉果、芝麻等;常用车前子、木瓜子、菊苣、马齿苋子、甜瓜子、黃瓜子、芫荽、白檀香、莴苣子、樟脑等;

4.2红体液气质失调:选择具有清凉行气理血的食品。如佛手、荞麦、萝卜、香橼、桑葚胡萝卜、花生、海参、石榴、无花果等;常用菊苣、莴苣子、柠檬、芫荽、檀香、葡萄醋、乌梅、地锦草、红枣、龙葵果等;

4.3白体液气质失调:选择具有温、燥性的食品。如高梁、面粉、糯米及其制品;回回豆、扁豆、香菜、辣椒、韭菜、南瓜、大蒜、大葱、生姜、熟藕;羊肉、牛肉、奶酪;荔枝、桂圆、桃子、大枣、樱桃、芒果;栗子、胡桃、葵花子、常用小茴香、洋茴香、甘草、孜然、桂皮、草果、甘松、葡萄干等;

4.4黑体液气质失调:选择具有温性滋润性的食品。如大米、小米、红薯、粳米;卷心菜、西红柿、花莲菜、黑木耳、银耳;青鱼、黃花鱼、;苹果、乌梅、橄榄、菠萝;莲子、芡实、松子等;常用牛舌草、甜瓜子、无花果、葡萄干、菟丝子草、紫苏、香青兰、余甘子、小茴香等。

本公众平台文章均转自网络仅供医学交流

赞赏

长按







































看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大概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yl/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