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引《古今录验方》

苇锉一升(60g)薏苡仁半升(30g)桃仁去皮、尖、二仁者,五十枚(9g)瓜瓣半升(24g)

古代用法:上四味,?咀,以水一斗,先煮苇令得五升,去滓,悉内诸药,煮取二升,分再服,当吐如脓。

现代用法:水煎服。

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肺痈,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甚则咳吐腥臭脓血,胸中隐隐作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本方所治之肺痈,是由热毒壅肺,痰瘀互结所致。痰热壅肺,气失清肃则咳嗽痰多;热毒迫肺,伤及血脉,致热壅血瘀,久则血败肉腐,乃成肺痈;痈脓溃破,咳吐腥臭黄痰脓血;痰热瘀血,互阻胸中,因而胸中隐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皆痰热内盛之象。治当清肺化痰,逐瘀排脓。

君药-苇茎:方中重用苇茎,甘寒轻浮,善清肺热,《本经逢原》谓“专于利窍,善治肺痈,吐脓血臭痰”,为治肺痈之要药,故用以为君。

臣药-瓜瓣、薏苡仁:瓜瓣清热化痰,利湿排脓,能清上彻下,肃降肺气,与苇茎相配则清肺宣壅,涤痰排脓;薏苡仁甘淡微寒,上清肺热而排脓,下利肠胃而渗湿,共为臣药。

佐药-桃仁:桃仁活血逐瘀,可助消痈,是为佐药。

本方药性平和,清化于上,降渗于下,凉而不寒,利不伤正。

本方为治疗肺痈之常用方,不论肺痈之将成或已成,均可使用本方。以胸痛,咳嗽,吐腥臭痰或吐脓血,舌红苔黄腻,脉数为辨证要点。

方中苇茎一药,现临证多用芦根,而鲜有用茎者,似古今用药之异。瓜瓣一药,《张氏医通》认为“瓜瓣即甜瓜子”,后世常以冬瓜子代瓜瓣,其功用相近。

1.苇茎汤与泻白散

相同点:苇茎汤与泻白散均具有清肺止咳之功,用治肺热咳嗽之证。

不同点:

苇茎汤:既能清热化痰以止咳,又善逐瘀排脓而消痈,故主治热毒壅肺、痰瘀互结之肺痈,见咳吐腥臭脓血,胸中疼痛,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者。

泻白散:偏于清泻肺热,且甘寒清热而不伤阴,用治肺有伏火郁热,见咳嗽气喘、皮肤蒸热、日晡尤甚、舌红苔黄、脉细数者。

《千金》苇茎生薏仁,桃仁瓜瓣四味临,吐咳肺痈痰秽浊,凉营清气自生津。

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yl/7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