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饮料行业专题研究报告成本催化,格局优
(报告出品方/作者:国泰君安证券) 一、啤酒:成本上涨是直接提价主因 啤酒毛利率较低,原料、包材成本占比较高。啤酒价格相对较低,毛利率低于其他酒精饮品,国内头部企业的毛利率普遍在40%左右。啤酒生产的直接成本以包材和原材料为主,包材包括纸箱(瓦楞纸)、铝质易拉罐、玻璃瓶等用于包装和运输啤酒,原材料包括大麦、大米、啤酒花、酵母等用于酿造啤酒。以青岛啤酒曾披露的数据为例,包材在直接成本中占比达49%,原材料占比达24%,合计占比超过70%。这导致啤酒终端价格受上游原料包材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大。 复盘主要啤酒品牌历史提价情况,成本上升起主要推动作用。年以来,啤酒行业主要经历了三轮行业性的直接提价,主要都是由原料包材等成本上涨驱动的。 第一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年,主因是原料价格上涨。年澳大利亚产区受灾,大麦产量锐减导致全球大麦价格飙涨,大麦进口价由每吨多美元涨到-美元。同期国内甘肃地区麦芽生产企业的大麦收购价从元/吨上升至3元/吨,其他原料如啤酒花由3万/吨涨至9万元/吨,辅料大米每吨也上涨数百元。 第二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年,主因是原材料、运输、人力成本上涨。因美元贬值,世界主要产麦区价格上涨,同时国际航运价格及燃油上涨,导致原材料及运输成本高企。同期人力成本也有所上升。 第三轮行业性提价发生在-年,主因是原料、包材成本上涨。年,由于澳大利亚和欧盟大麦减产,进口大麦价格不断上涨。环保政策影响下,瓦楞纸、玻璃价格亦有较大幅度增长。 成本大幅上升是啤酒企业直接提价的主因,提价动作总体较谨慎。复盘行业以及主要酒企的历史提价情况看,成本推动的行业性提价在时间点上较为一致,幅度多在5%-10%,主要原因通常是原料、包材成本的大幅上涨。直接提价主要体现为针对优势市场、优势产品的局部提价。啤酒薄利多销的快消品特征较为明显,消费者对价格较为敏感,向下游转嫁成本的能力偏弱。从历史情况看,主要酒企倾向于在具备份额优势的区域市场进行提价或针对优势产品进行局部提价,提价策略受竞争格局影响较为明显。我们认为,主要酒企为应对本轮成本上涨,仍存在直接提价的可能,形式将主要体现为小范围提价、局部顺价等。 二、乳制品:奶价上涨+竞争缓和,促多形式提价 、、年奶价上涨,本轮周期或延续至年。年以来,国内原奶价格曾出现两轮上涨周期,分别发生在-年和-年。年至今,原奶需求高单-双位数增长,20年爆发疫情,白奶类产品需求激增,加剧了结构性供小于求,奶价由温和上涨转为急速上涨。结合供需平衡测算、上游竞争格局分析、动因分析,我们判断,本轮原奶价格上涨周期将延续至年。 原奶价格上涨,或将多方式提价。乳制品行业创新较快,主要以结构升级消化成本上涨,但当奶价过快上涨时,龙头亦会直接提价。年12月开始,龙头乳企启动提价,复盘-年,上一次直接提价周期为年,相似之处在于1)原奶价格急速上涨;2)终端需求良好;3)竞争态势趋缓。不同之处在于1)奶价上涨驱动因素;2)需求结构;3)竞争格局。综合以上因素分析,我们判断,1)21年仍存在提价可能,2)总体幅度将弱于上一轮,3)形式将以直接提价+买赠收缩+产品结构升级。 三、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提价驱动吨价提升 调味品产品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仍将持续。随着城镇化水平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渐提升,消费升级趋势越演越烈,叠加中老龄人口占比的边际提升,消费者对于调味品的品质及健康属性愈加重视。参考日本酱油的升级之路,我们分析认为中国调味品产品结构持续升级乃大势所趋。 受成本上涨推动,直接提价驱动吨价上行。由于当前调味品市场各大参与者仍处于相互制衡的竞争状态,大多情况下只有在原材料价格显著上行压缩盈利空间时,提价这一工具才会被动用。回首过去,为了对冲大豆、白砂糖及包材等主要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主要调味品厂商已经形成4年左右的提价周期。当前大豆/豆粕/白糖等原材料价格上行带来的成本压力已在海天/中炬等酱油龙头报表端有所体现,同时考虑到原材料价格已经进入上行周期且距离上一轮调味品提价周期已逾3年,我们判断未来直接提价仍然是行业发展的主要推力之一。 成本压力下,中小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调味品龙头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迫使下游落后产能出局。当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时,下游龙头企业有两种应对方式:一种是通过产业链各环节分担,通过提价将成本上行压力转嫁出去;另一种是通过产品结构升级、规模效应及技术效应消化成本上行压力。而小厂由于产品市场竞争力弱同时规模小、技术落后,所以在成本上涨时既无法主动通过提价转移压力,又无法通过规模与技术效应内部消化压力,因此成本上涨将会不断考验小企业的现金流能力,压缩其盈利空间,使其自动出局。 四、零食:直接提价谨慎,结构升级带动毛利率上行 得益于原料成本提前锁定,年洽洽瓜子业务毛利率压力较小。受疫情影响,Wind数据显示新疆及内蒙葵花籽原料价格在年下半年呈现上行趋势,但我们结合调研发现,公司年原料采购成本仍处在相对低位,主要系:1)疫情影响下部分小厂出清,葵花籽的大宗采购需求处于萎缩状态,而洽洽采购量占全国葵花籽的消耗量近15%,是大宗采购的主要玩家,疫情期间其议价权反而增强;2)公司70%瓜子采购属于直采(与农户提前签订合同的方式采购),可以提前锁定采购价格。 我们认为年洽洽对旗下瓜子产品进行直接提价的概率较低。瓜子与啤酒一样,产品同质化较高且定价较低,属于消费者价格敏感型产品,且瓜子市场与啤酒一样,已进入寡头阶段,各龙头之间仍处在激烈竞争状态,直接对旗下单品提价可能丧失市场份额。另外,瓜子属于渠道强势型商品,提高售价后的利润大部分将以费用形势返还给渠道,公司获取的收益并不如预期那样高。 报告节选: (本文仅供参考,不代表我们的任何投资建议。如需使用相关信息,请参阅报告原文。) 精选报告来源:。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yx/10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怎么炒出好吃的瓜子百度经验
- 下一篇文章: 休渔期快到了,这几种海鲜越来越贵,网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