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寒假期间,杭州市教育局组织开展了杭州市中小学生“我的春节”征文活动。多篇征文经专家组评比,评选出中学组、小学组一、二、三等奖若干。

下城也有不少孩子获奖了,今天小编就和你一起去读一读获得一等奖的作品,品一品孩子们的春节。

初中组一等奖

滚在记忆中的年

风帆中学班刘雨欣

记忆里的年是晕在淡淡寒梅香中的。不知不觉间梅枝上的花凸起,傲然地挺立在料峭倒春寒里,白里带粉地雕琢在寂静的田野上,年便来了,春也便来了。

年是藏在熹微的阳光里的,天一亮,它便来了,老院的梧桐树缝中射入一丝丝阳光。斑驳的光圈映在古老的瓦楞上,如精灵般随风晃动,在斑驳的老墙上蜗行摸索。熟悉的土炕,憨厚的老黄狗,年迈的父辈……记忆扑面而来,阳光照在摆满瓜果的老桌上,爷孙俩酌着新酿的桂花酒唠着磕,大人有聊不完的家常,谈不完的回忆,嬉闹的孩子,在院里奔行,即使溅了满身的水花,此时也是万不会说他们的。

年也是混在阵阵鞭炮声中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没了羁绊的孩子们纷纷奔出门外,燃爆竹,放烟花,打摔炮……似乎总是有抑不住的乐趣,闹不完的快乐。于是,喜悦便都溢到脸上来了。吵着,闹着,玩着,跑着,不知疲倦似的。年岁小的的孩子瑟瑟缩缩地探出脑袋,见着炮便一溜烟儿地跑了,跑开便又躲着窜出来。年味儿于是在声声的爆竹声中跑了出来。

年是锁在香气袭人的杀猪饭里的。朋友,亲戚,长辈……盼着盼着,这顿饭总算是来了。回家,过年,团圆,一年到头这般才是最幸福的事吧。土灶头里烧出的最香最纯的米,大铁锅里刮出的锅巴,涮过油的猪头肉。也许只有当袅袅炊烟升起,阵阵饭香飘过麦田,嘻嘻笑闹传入山野,农村才有了家的味道。

年是躲在丝丝细雨中的,江南的水田,织起一张张梦又迷失在田间,模糊的,清晰的,梦碎的,下雨的年是静且从容的。带上些小食,登上艘小舟,便游船去了。薄雾笼罩在江岸,一切便融合起来,融合起来,晕开在一张泼墨纸上。镇上的店儿早已收了摊,小镇是无端的静谧。“一汀烟水杏花寒。”乱了时光,忘却岁月,年,悄无声息地过去。熟悉的年味儿,从城市滚向农村,从农村归入记忆,又从记忆流入岁月,而今归人在路上,思念在远方,青天下,土墙灰瓦,积水泛着湛蓝的天,年的故事,留给光阴,留给日月,留给不羁的青春与无虑的童年。

小学组一等奖

春节·成长

长寿桥小学班毛若凝

狗年,来了。

冬风中夹了一丝温暖,夹了一丝新年的味道,也夹了一丝呼唤。冬风奔跑在大街上,唱着新年的赞歌,新的一年,便到了,大街小巷,洋溢着年的味道。

大年初二,夜。

夜悄悄地来,整个城市蒙上一种薄薄的暗色,蒙上朦胧的寂静。它像暗色的恶魔吞灭了天边的最后一抹火红的阳光,换上皎洁的月光。月色如水,温柔地照进人们的心田。

就在那个傍晚,妈妈,生病了。

她的胃很痛,只喝了一点点白粥;脸色发白,她的手在颤抖,一阵一阵的痛感使得她无法好好休息。我明白,妈妈,需要药。

家里没有妈妈所需要药,我只能去买。

我飞奔出门,沿着长长的巷子狂奔。漫步在街上的人很少,仿佛只能听见鞋踏在小石子上的声音、风拂过耳边的声音、树枝无力飘拂的声音。我提着袋子,一路狂奔。我觉得,这样跑步一点也不累,有种说不出的原因。跑到第一家药店附近,我停了下来。借着路灯,我侧着身子探望,看看那家药店有没有开门。但我还能依稀辨别出:平日里闪着灯光的店铺“海王星辰”此时已灰暗了,大门紧锁,冷冷清清的。

我赶快跑向第二家药店,我知道,那家药店可能已经关门了,却仍然要去试一试,因为——还有希望去买到药。可当我气喘吁吁地跑到第二家药店,但也关门了。冰冷的大门,像一把无情的大锁,锁住了我的所有希望、遐想。冷风在吹,吹灭泪痕,吹灭希望的火焰……

但我知道,这附近一定还有药店。我望了望右边的小巷,黑,仅有路边散发着微弱光芒的几盏路灯,小巷好像无底深渊。这对怕黑的我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我先把一只脚慢慢地踏进去,缓缓走了几步,眼睛里全是对剩下路的未知与胆怯。这时的我,早已没有了飞奔时的勇敢,转而害怕起来。我只好把速度调快一些,心里一半是焦急,因妈妈的痛;而另一半则是恐惧,因未知的路。但,我绝不会退缩……

孩儿巷,无声。

没了平日的喧嚣、繁华,只剩了闲适,一下子感觉冷清得可怕。店铺上的荧光牌都熄灭了,人寥寥无几。一旁的建筑中,闪着灯光,人们举杯畅饮,与家人团聚。连续看了4家药店,竟然全部关门了。一家药店门上贴了一张纸:“快过年了,本店初一至初七不营业,敬请谅解。”是啊,我也理解店主们的心情,过年了,要和家人团聚,谁愿意继续做生意呢?我望了望前面的孩儿巷,快走到头了。看来,也不会有药店营业了。妈妈的药……怎么办呢……我叹了口气,心灰意冷。路灯拉长了我的影子,把它拉的很长,随意地让月光撒在上面。我的眼睛有些湿了,妈妈在家里忍受了那么久的痛,以为我回家可以给她带回药,解除身体的痛苦。可等我回家,却什么也没有……

我正那么想着,一抬头,发现一个熟悉的绿十字标识。“张同泰!太好了,终于可以为妈妈买到药了!”我这么想着,兴奋地走进去,心头上的阴霾一扫而空。

……

走出药店,我买到了药,这药可以为妈妈解除痛感,使她的情况有所好转。月色还是如此温柔,风还是如此奔忙,而我的心却如湖水,平静,随时都感到快乐——因为有爱的天空。

这个春节,大概是我度过的最为特殊的春节了。以往的春节,我像是被捧在手心里的花,被家人娇宠着;而这个春节,我则学会了去用自己的爱,浇灌家人的花……

十一张全家福

文龙巷小学班杨佳彤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又迎来了万象更新的春节,到处都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按着老家的习俗,年初二,回娘家。我们一家来到外婆家拜年。美味佳肴甩开腮帮子大吃一顿,拜年问好红包收到手抽筋,拜年的套路是不是都一样?外婆家拜年可是有一个特别节目——拍全家福,看全家福。

每次到外婆家拜年,大家总要围着那本厚厚的相册看着,说着,笑着……我问过妈妈,为什么这个特别节目从11年前开始。妈妈笑着戳我的脑袋:“因为我们家来了个小不点……”天啊,原来这个保留节目居然是因为我的降生。

翻开那些照片,总是让我们感慨万千。拍照片的小院子没有变,身后的瓦房变成了四层小楼;小院里小树苗长成了高高的橘子树;照片中间的外公、外婆还是那么慈眉善目,只是多了些皱纹,打扮得倒是更加时髦,特别是外婆,烫了头发,穿上了靓丽的羽绒服;照片上的人物也越来越多,舅妈出现了,表弟也来了,两排都站不下了……

我最爱看的是第一张照片。11年前,我刚刚一岁,妈妈抱着我,而我包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和背心,像俄罗斯套娃一样,推倒了又坐起来,依偎在妈妈的怀里。今年的照片更令我感慨,我抱着刚满月的小弟弟,他眨着小小的眼睛,透露出他天真可爱的样子。樱桃样的小嘴巴,总是发出“吧唧吧唧”的声响。十一年后的我,穿着一件红彤彤的羽绒服,紧紧地抱着小弟弟,哄他睡觉,“小宸宸,快睡觉,一直睡到大天亮。”我微笑地看着他,他已经睡熟了。我长大了,从妈妈抱着我,到我抱着弟弟。这十一年来,父母长辈为我付出了多少。我从牙牙学语成长为一名小学毕业生。时间就是在这样不知不觉中流逝。

时间听不见看不见也摸不着,而在这11张照片里所有人都看见了时间的流逝。时间,正如《匆匆》所说“为什么我们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呢?”我想,时间不停的流逝,无法因为你而停止,我们只有好好珍惜利用时间,才算拥有自己的美好时光。我耳边回荡起那首《时间去哪儿了》的歌曲,是的,我们长大了,长辈老去了。我淡淡地有些忧伤。

这十一张全家福又缓缓的出现在我的眼前,我也仿佛明白了莎士比亚说的“在时间的大钟上,只有两个字‘现在”。我们要好好把握现在,奔向更美好的未来。我们会有更加精彩的第12张、第13张……全家福。

年味儿呀,是一种想念的味道

永天实验小学班潘岩

我的爸爸,长得不算很高,也不是很帅,但他穿上警服、戴上警帽工作时的那一刻,在我心中是最英俊的。

我的爸爸是一名高速交警,职业的特殊性,让我时常见不着爸爸:逢年过节,他在上班;我过生日,他在上班;早上起床,他已经去上白班了;放学回家,他又去上中班了。G20峰会期间,他呆在单位整整一个多月没回家;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爸爸单位的几位同事被派调去厦门做安保工作,爸爸一个人得顶几个人的工作。他总是忙忙碌碌。我十岁了,打我记事起,他只陪我们过过两次春节,其他时间都在单位里过年。

还清晰地记得,年的除夕,爸爸也是在单位度过的。那天早上七点多,爸爸正在彭埠收费站对过往车辆进行例行检查,正在这时,爷爷在浙江卫视“新闻深一度”主持人王帅叔叔的陪同下,从新闻采访车上走了下来。见到爷爷,爸爸先愣了一下,又惊奇地问:“爸爸,您怎么来了?”爷爷慈祥地笑了笑,把爸爸紧紧地拥在怀中。他轻轻地拍着爸爸的背,关切地说:“儿子,除夕了,爸爸来看看你,给你带了你最爱吃的蛋炒饭。”爸爸领着爷爷来到收费站的岗亭。爷爷从保温盒里盛了一大碗饭,让爸爸吃迟到的早餐。爸爸才吃了一口,就开始抹眼泪:“爸爸,我真的没想到你会跟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一起来,真的很意外,也很感动。这么多年没有跟你们一起团聚过除夕,心里很愧疚……”说着,爸爸呜咽起来。爷爷此时特别冷静,又拍拍爸爸肩膀,安慰道:“儿子,你这是工作,我们做父母的是理解的。”这碗蛋炒饭,爸爸吃了许久许久……隔着屏幕,外公的眼眶红了,妈妈捂着脸哭了,我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滋味儿。

虽然我也抱怨过,忧伤过,为什么我的爸爸不能天天陪着我;为什么我的爸爸不能在节假日带我出去旅游;为什么我的爸爸不能在我过生日时和我一起吹蜡烛;为什么我的爸爸不能陪我长大……但是,我也因为有一位交警爸爸而感到光荣与自豪。年味儿呀,是一种想念的味道!

我的春节我的年

景成实验学校班洪华子涵

农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更是不必说,就在空气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我正是在农历二十五这一天回到我的富阳老家——洪家塘的。

又到年糕飘香、米馃登场季——热糕头,甜蘸料,寓意生活蒸蒸日上、甜甜蜜蜜;白米粉,胖米馃,热气腾腾、软糯可口,那正是伴有年味儿的舌尖味道。

不得不提的是每到这一天,洪家塘村里村外每家每户都要烧起土灶做豆腐。大人们此时分外忙碌:爸爸和伯伯在厨房轮流磨豆汁,一颗颗经泡发后变得滚圆壮实的金黄豆粒,经过石磨的碾压,变成浓稠醇厚的乳白浆汁汇聚在比我还年长的木桶里;爷爷早已烧旺了土灶,红通通的火舌贪婪地舔着锅底,土灶那头的小锅已飘出米馃的沁人清香;奶奶掌握着火候,适时地揭开锅,颇有仪式感地给每一个米馃头尖上点上红点,一排排白胖胖的米馃立刻变得呆萌可爱。

爸爸把磨好的豆汁小心翼翼地倒入土灶这头的大锅。奶奶来不及洗粘满米粉的手,一转身,拿上大勺不停地均匀地搅拌豆汁。土灶边热闹起来了——大人们随意地聊着天,我和哥哥直勾勾地看着锅里,眼巴巴盼望着从锅底升腾起来的那第一串气泡。大人们的目标是做豆腐,而我和哥哥对那颇有烟火味的老豆腐是不感兴趣的,我俩有着自己的一点小心思。我们早已各自藏好一只碗偷偷放在身后,就等着醇厚的豆浆出锅了。

记得幼年时老家还没造别墅,一到寒冬,老宅的屋檐下时常挂着粗长的冰凌,进出屋门,我时常担心它们会掉下来,砸到自己头上,但所幸一次都没有中奖。如今屋外还是严寒,呵气都能成冰,喝上一口新鲜出锅的豆浆,舌尖的味蕾唤起的是儿时记忆深处的美好。

老杭州的年俗里正月里是忌豆腐的,但在我老家的民俗里,老豆腐和年糕、米馃、年猪头地位相当,那是迎神祭祖的标配。因为当地乡音中豆腐与“头富”音相似,那可是被寄予了新年要富贵的希望的。

由于我和哥哥忙着专心品尝美味的豆浆,也就无暇顾及做豆腐的事了……

杀了年猪,打了年糕,做好了米馃和老豆腐,置办好了年货,就差不多到除夕了。妈妈忙着写对联,贴窗花,奶奶忙着准备迎神祭祖的贡品,爷爷、爸爸一脸虔诚地把贡品呈放在供桌上,此时气氛庄严肃穆,大人们不苟言笑,我和哥哥则被禁止追逐打闹、大声喧哗。这是一年中孩子们为数不多地被家长“请”去看电视的“黄道吉时”。

这个仪式过后就是吃团圆饭。真是“土得掉渣的团圆饭,暖到心窝的年味儿”!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桌的全是土货:自家养的鸡鸭、村塘里干的肥鱼、自留地里的绿色蔬菜,连酒都是家酿的腊酒……

当大家端起酒杯,相互祝福,我不由地想到陆游的“农家腊酒”,“丰年留客”,洪家塘又何尝不是呢?村人衣冠简朴、古道热肠,村里路不拾遗、古风尚存,真是“酒香阵阵,年味浓浓!”

屋内红红火火,屋外爆竹声声。天空中时不时发出闪光,接着一声钝响,那是村口人家送神的爆竹,近处燃放得可就更热烈了,震耳的大声还没停息,空气里已经弥漫幽微的火药味了。正所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过了除夕,年初一还要放开门炮,然后才出门走亲访友拜年,雨后天晴的日子,空气里已盈满了春意,阳光撒进日子里,新的一年开始了,一切都是最幸福的模样儿……

这就是我的春节我的年!

陪伴的石头

长江实验小学班彭瑜

今年春节,爸爸给了我的一份“大礼”,这份大礼将陪伴我长大。

回家

农历腊月27晚上,我们一家围坐,计划着春节的礼物。爸爸接听了奶奶打来的电话,脸一下变了,说一家四口回安徽砀山过年,边说边拉妈妈进了房间开始嘀咕起来。

这个决定来的太突然了!眼前温暖的春节画面慢慢消融,逐渐变成了砀山农村泥泞的道路、彻骨的寒风、简陋的厕所……我的眼泪流了下来。

“彭,爷爷病了!我们必须回去。”妈妈开始发话,“有些事情不是你不想做就可以不做的!”

我流着泪点了点头!

腊月28上午,爸爸往车子后备箱里年货,我们一家四口开始了返程之旅。

爸爸好像忘记了自己的腰伤,车子开得出奇的快。等我从音乐和《三重门》里走出来,已3个多小时过去了。车子停在了一个服务区,我们全家准备吃午饭。

“医院了,”妈妈一边吃方便面一边说“不知春节能不能出院?”爸爸皱了皱眉。

继续出发,路出奇的堵。我低头摆弄我的“宝石”,这块石头上写满岁月,已不再发光。兴许,因为孤单。

13个小时,公里路程,爸爸终于把车“挪”到了安徽砀山。

我、弟弟和妈妈睡奶奶家,医院。

见到了爷爷

农历29日一早,我看到了爷爷。

一张病床,刺眼的白色床罩,枯廋的爷爷躺在床上,鼻孔里塞着一个氧气管,头顶是滴答滴答的吊瓶,透明的药水缓缓流进那只干瘪黝黑的手臂……

在爸爸的搀扶下,爷爷费力地坐起来,大口喘着气。“小胖子(弟弟)和嘉嘉来了!冷不冷……”后面的话我没有听清,只尝出泪的咸味。等我回过神来,爷爷已经又躺下了。

“……弟弟长大了,我和妈妈就老了……”这是爸爸经常响在我耳边的话。眼前爷爷的今天,难道就是爸爸妈妈的明天?

不要,这种感觉太不好了!

人,可以登天入海,为什么就不能拒绝衰老!

等我的思绪回到眼前,发现爸爸正在给爷爷洗脸,一下,一下,他很认真地在洗,那动作很像妈妈给一岁的弟弟洗脸,一丝不苟。不同的是,妈妈眼睛是笑盈盈的,爸爸的眼睛是红红的。

我默默走出病房……

过年

除夕,是过年最重要的日子!

妈妈说,医生不同意爷爷回家过除夕,医院治疗。我决定和爸爸一起,在医院陪爷爷!妈妈回家帮奶奶做饭。

17:00,爷爷打好了点滴。爸爸先是扶爷爷坐起来,喂了6个水饺,然后慢慢地将床摇平,看着爷爷躺下。17:45爸爸打来了开水,调好一杯温水,用嘴试了试水温,然后挤好牙膏,开始照顾爷爷刷牙。18:00,爸爸准备了一大盆热水,扶着爷爷做到椅子上,小心地帮爷爷脱掉袜子,将那双老树皮一样的脚放进洗脚盆。拿着毛巾,爸爸蹲到了盆边开始洗脚,一下,两下,三下……爸爸用双手搓着,用毛巾捂着,生怕热气逃得太快,只想把暖暖的温度全部送给爷爷那皴裂的双脚……

外面传来鞭炮声,透着窜起的七彩烟花,我看到了爷爷眼角的笑容。

“宝贝,现在知道爸爸为什么要着急赶回来了吗?”

“知道!为了给爷爷每天洗一次脚……”我一边嘀咕着,一边端起洗脚盆,慢悠悠地走向洗手间。

19:30,爷爷睡着了。

“宝贝,走。”爸爸轻声说“我们现在开车回家,去陪奶奶放鞭炮,吃水饺!”

车窗外,烟花雨伴着清脆的鞭炮声,向人们诉说着春节的快乐。去年的此时,我在外婆家过春节,十口人围坐在一起,准备收看春节晚会。

“今年的春节与去年的春节有什么相同?”

我把脚下分散的几块石头和“宝石”摆到一块儿,不说话。

也许,只有互相陪伴的石头,才是幸福的吧。

家乡的年味儿

长寿桥小学班程知予

我的老家在安徽的大别山深处,每年春节我都要和爸爸妈妈一起回去。汽车在弯弯曲曲的山路上慢慢的行驶,茫茫的白雾隐去了乡间美丽的水田,却挡不住溪流欢快的“丁冬”声;树木庇护了白墙青瓦,却是遮不住炊烟的阵阵传香;原始森林的风景是如此令人陶醉其中,但始终也无法抵挡安徽最原始芬芳的——年味。

刚刚走进奶奶家的大门,村里的乡亲们就立刻迎了上来。年轻人帮忙拎包裹,长辈们都在门外迎接、拉着家长里短。突然,一声清脆的爆裂声窜入耳际,我回过头去——是烟花在空中绽放,红色的爆竹在地面打响,它们卷起白色的烟雾,在空中翻滚,搅起我平静的心,我不禁震撼了——是呀,这就是家乡的年味,是我们安徽人过年迎客的传统啊!

晚上,一家人都围在火炉边,炉边烤着红薯、糍粑,散发着诱人的香味,爸爸往炉里加柴,轻轻一开风箱,火焰就一下子如同变魔术一样地大了起来,金色的火花调皮地窜起,发出“呼呼”的神奇声音,我的小手在温和的火光中,渐渐变得暖和起来,大人们也正聊得起劲呢。桌上摆上瓜子、花生、葡萄干等休闲食品,我静静地听着他们谈话,享受着一家其乐融融的气氛和过年喧闹的气息,心中不断雀跃着。十点了,爷爷拿来亲手做的腊肉,在炉上的铁板上煎着,爸爸用洗净的钩子像翻烙饼一样翻着腊肉,油星子在铁板上跳跃着,香味在我的鼻尖环绕。火炉上煎腊肉,真的很好吃,比任何时的都要香,因为——它掺杂了家乡的年味。

与城市里吃年夜饭不同的是,我老家过年是从年二十九午夜的时候开始的。奶奶家的房子都是祖传的老宅子,很多宗亲公用堂屋,在漆黑的夜幕下,我们拿着手电筒,沿着奶奶家的廊檐,穿过几位邻居的廊檐,来到堂屋。中堂上挂着“天地国亲师位”几个大字,条桌上摆着三茶五酒,方桌上摆满了供奉的祭品和十双碗筷,分两次祭拜,祭“天地”用整的猪头,祭“国亲师”用荤菜和素菜。由家里的男丁烧山纸,灰白的尘埃在屋里飞舞,我们小字辈按辈份高低跪下来,郑重地向祖先们拜了一拜,接下来长辈们在堂屋里闲谈着这几年发生的大小事情,一直等到纸全部燃烧殆尽,这才各自离开,回到家,再筹备过年的年早饭,这就快天亮了。天一亮,就要吃年饭了,年饭前家门前摆好各类烟花炮竹,一下子全部点燃,那声音震耳欲聋,回荡在山谷之间,更是哗然了。随着初阳的升起,预示着我们:新的一年要开始喽!我激动着,早已顾不着身体的困倦,听着雄鸡初鸣,家家户户都出来欢呼——这就是家乡的年味啊!

拜年也是必不可少的。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走访远亲近邻,亲朋好友,家家都是热情款待,淳朴的农民们为我们端上瓜果热饮。一路上,我的口袋里被塞满了家家户户给塞的零食,就这样,拜年拜了一个上午,走遍了半个村。我问爸爸:“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家要走啊?”“因为啊,”爸爸笑道,“村里的人就是需要互相走访,哪天不走访了,我们乡亲之间也就越来越陌生,朋友圈会越来越小的。”他顿了顿,又接着道:“我们农村里有个不成文的规矩:‘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从你家门前经过的路人,都可以进屋来歇息或喝水吃饭。’乡亲们多朴实啊!”我点点头,农村的拜年,也洋溢着一种——家乡热情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拥有着无限的魅力,吸引着游子们不论走多远都念着家乡。

一杯姜茶暖春节

东园小学班沈可清

古人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新年到,福就到!一片欢声笑语中,狗年,悄悄地来了!在中国人心中,过年就意味着喜庆、团圆和祈福。没有什么比回家过年更重要的了!

2月10日,我们“东园快乐小队”来到城站火车站做义工——送姜茶。只见车站里人山人海,好不热闹。随处可见背着大包小包、推着大箱小箱的行路人,他们有的拿着车票兴奋地奔向检票口,有的搀扶着老人在等候区休息,有的一边陪着孩子玩耍一边不时抬头看向列车时刻表……每个人脸上都抑制不住归家的兴奋与急切,好像恨不得有对巨大的翅膀,让自己能立马回到家乡、亲人身边。

“爷爷,这是一杯爱心姜茶,现做的、热乎乎的,喝喝吧,暖暖身子!”我拿着一杯姜茶,来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爷爷面前。这是一位身材十分瘦削的老爷爷,外面裹着一件军绿色的大衣,矮矮的鼻子下那干裂的嘴唇特别显眼,看着他饱经风霜的脸和被风吹乱的头发,我不禁鼻头发酸。老爷爷先是抬头惊讶地看了我一眼,然后笑眯眯地说:“小姑娘,谢谢你啦,辛苦喽,我很喜欢喝茶的!”我笑了笑,稳稳地将装满姜茶的纸杯递到了他手中,又说了声:“不用客气,爷爷,新年快乐!”就转身走了。没走多远,我又忍不住回头看了看,只见他笑呵呵地在向我挥手,然后猛地喝下了一大口姜茶,我顿时感到心里流过一阵暖意,和姜茶一样的热,一样的暖,有一时,我竟觉得他就是我那个和蔼可亲的爷爷……

我又拿起一个纸杯,小心翼翼地放到茶壶口,“噗噗……”一股香甜的味道进入了我的鼻腔,我尽情地嗅着,这味道香香的、甜甜的,是思念的味道,是牵挂的味道,是团圆的味道,是年的味道……

“嗨,小姑娘,能给我一杯姜茶吗?”“当然,请您稍等!”这是一位个子高高的阿姨,身边还带着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好了,给您,小心烫!这位小朋友好可爱啊,她也要一杯吗?”“哦,不了,我的给她喝一点就好了。”“好吧,祝你们新年快乐!”“谢谢姐姐,我马上就可以见到爸爸和爷爷奶奶了,拜拜!”小女孩挥动着双手,红扑扑的小脸像绽放的花朵,那样美,那样暖……

是啊,路途再远,都挡不足游子归家的脚步;天气再冷,也抵不过家人团聚的温暖!祝所有的人,春节回家一路顺风!

姜茶的味道弥漫开来,春节,已经浸泡在了这杯热乎乎的姜茶之中!

看完以上文章,相信你也会和小编一样,不但有深深的感动,还会对孩子们的文笔赞叹不已。一起为孩子们的精彩作文点赞吧!

二、三等奖的获奖名单,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ry/74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