嗑瓜子的壮士,请留步丨中国百科
图:漫画家海带的作品《老鼠什么都知道》 严正声明:“商业人物”所有原创文章,转载均须获得“商业人物”授权。一切形式的非法转载,包括但不限于盗转、未获“商业人物”授权通过第三方转载行为,均属侵权行为,“商业人物”将公布“黑名单”并追究法律责任。“商业人物”只愿与尊重知识产权的机构进行合作。 作者:冯超 来源:商业人物(ID:biz-ladrs) 公元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这个介入历史的意大利人,一声喇叭响,发现美洲并为中国带来了向日葵和南瓜以及它们的繁殖器官——瓜子和南瓜子。公元年是与此同等重要年份。那年,中央电视台举办了首届春晚,中国人又添加了一项新的过年仪式。 自此之后,休闲饮食界中的扛把子与通俗文艺界中的流量先锋合谋产生化学反应,观众朋友们一边磕着瓜子,一边欣赏着春晚,以及近两年的吐槽春晚。 尽管我是要写年货瓜子,但孙红雷为瓜子二手车代言的广告词“没有中间商赚差价”总在我脑子里闪现。世间很多广告词都是经不起琢磨的。你没有中间商赚差价,你的平台难道不是连接卖家和买家的中间商,去赚差价? 晚清以前流行的是西瓜子,晚清以及民国后则是南瓜子和葵花子。瓜子自然是我有记忆便已经存在的食物。我吃西瓜子和南瓜子,往往连壳一起咀嚼吞下。友人常惊讶于我的吃法,我说这样吃得香,其实是觉得去壳太麻烦,也很少吃这两个品种。 我嗑得最多的是葵花子。以前,我嗑瓜子会拿出一颗,放进嘴里,上下鄂的臼齿借舌头之力,将瓜子立起,稍微用力,口腔内“咔”的一声后,舌头又做出分拣,瓜仁咀嚼入肚,湿漉漉的瓜子壳从嘴里吐出来。后来我常用的方法是,拿出一颗瓜子,借门牙将瓜子从瓜子尖往下咬个三四下,手里的瓜子壳“咔”的一声碎成几瓣,舌头将瓜仁卷进口腔,扔掉手里的瓜子壳。 瓜子没嗑一会儿,手指就变黑了。我曾经怀疑会不会吃坏肚子。有些时候,瓜子壳乱扔进鞋里,以至于脚掌被隐藏的瓜子壳所伤。阻止你前行的,不是人生道路上的一百块石头,而是你鞋子里的一片瓜子壳。我的恋人,偶尔会抱怨我晚上加班嗑瓜子吵着她睡觉,也会批评我不打扫卫生。我后来发现,只有桔子适合晚上吃,剥皮,咀嚼都没有多少声响。再后来,我们分手了。 好奇怪呀,我喜欢嗑瓜子,却没有想过去歌颂它。 如果电影里想表现一个人物的碎嘴以及说三道四,我觉得可以设置以下的情节:村头的一位妇女,手掌握着一撮瓜子,脚边一地瓜子壳,还嚼着瓜子跟人小声聊着一些你千万别告诉别人的消息,接着这个信息传遍村庄,掀起了一轮剧情小高潮。 这些年,瓜子就没有多少正能量的形象。三年前,河南鹤壁行政服务大厅有工作人员嗑瓜子,负责人说该工作人员有很严重的糖尿病,如果不吃东西就会晕倒。此言一出,吃瓜网民不高兴。这位吃瓜子的人员被记了大过,涉事单位也被批评。前年,哈尔滨一位公交车司机一边开车一边嗑瓜子,后来一问,还是得了糖尿病。去年,陕西榆林一交警在事故现场嗑瓜子的视频流出后,这位交警被停职调查。 瓜子:我招谁惹谁了??? 当然,糖尿病患者可能会从以上文字里找到有益的治疗信息。但“商业人物”建议您遵医嘱。公务员们也可能学到了嗑瓜子的选址技巧。 我记得高中语文模拟测验的阅读题曾选用了张抗抗的《向日葵》,这篇散文褒奖向日葵的精神,“正轻轻松松地翘首顾盼,那么欣欣向荣,快快活活的样子。它们背对着太阳的时候,仍是高傲地扬着脑袋,没有丝毫谄媚的谦卑”。 但很少有作家去歌颂瓜子。余华的《兄弟》里,瓜子是用来衬托两兄弟在贫穷时期的饥饿。我问了一些60后的亲戚们。他们说,改革开放前瓜子是稀罕物,拜年时,孩子们就把瓜子一把把地塞进裤兜里,计划经济时代,买瓜子需要瓜子票、结婚证才能秤几斤。 现在的熊孩子们,拜年只要WIFI密码,而不要瓜子,还是因为改革开放。瓜子是摸着石头过河的重要象征物。40年前,安徽芜湖的文盲年广久创办傻子瓜子,生意好到把发霉的几十万钞票放到棚子上晾晒。有人发现,他请的工人是12个,继而联想到马克思《资本论》的描述——雇工到了8个就不是普通的个体经济,而是资本主义经济,是剥削。年广久算剥削么?风声鹤唳。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得到了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支持。 后来,傻子瓜子陷入了家族产权纠纷的内耗,在激烈的环境下逐渐衰落。“瓜子一哥”现在是陈先宝,洽洽瓜子的创使人。他将炒货包装成煮货,还将小作坊发展到规模化。他还希望你笑着嗑瓜子,所以广告词是,洽洽,快乐的味道。不过这两年财报并不是多好,他开始卖别的坚果了。 幸福是对比出来的。从中文网络流出的信息来看,这几年朝鲜的最高领导人视察,除了去看核武器和军队,就是去看各种农产品工厂了。他看了蘑菇厂后,说要把朝鲜变成蘑菇之国;他看了老鳖厂后,因工厂建设速度太慢,“寒心”“勃然大怒”而枪毙了厂长;他看了蔬菜大棚,发出指示,应向全国所有部门普及蔬菜大棚建设的意义和重要性,为丰富人民的“餐桌”而积极努力。朝鲜人民很饥饿。很遗憾,目前没有朝鲜最高领导人视察瓜子厂的消息。 散文家丰子恺民国时期曾写了一篇《吃瓜子》,说中国人人人具有三种博士资格,拿筷子博士、吹煤头纸博士、吃瓜子博士。他说,中国人吃瓜子的技术最发达,“在酒席上,茶楼上,我看见了无数咬瓜子的圣手。近来瓜子大王畅销,我国的小孩子也都学会了咬瓜子的绝技”。他将嗑瓜子当做国民劣根性来批判,“发明吃瓜子的人,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才!这是一种最有效的消闲法。要消磨岁月,除了抽鸦片以外,没有比吃瓜子更好的方法了。其所以最有效者,为了它具备三个条件:一、吃不厌;二、吃不饱;三、要剥壳。” 这话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瓜子是消磨时间的高效方法。南京农业大学的学者在一篇考察瓜子历史的论文中提到,嗑瓜子比较费时,空闲的时候家庭成员聚在一起,边嗑边聊有利于促进沟通,“嗑瓜子的习俗可能最早兴起于北方,不单是嗑瓜子的记载主要体现在北方的历史文献中”,更为客观的原因是北方冬季寒冷,猫冬嗑瓜子可以消磨时间。 猫冬不仅可以嗑瓜子,也能产生民间智慧。赵本山的亲密搭档何庆魁曾就东北喜剧艺术繁荣做出了解释:它是地理位置造成的,南方人太忙,东北就一季庄稼,一年他闲8个月,天长地久就形成一种幽默的风气,到哪个村子都有像赵本山这样的人。但年亚洲资本论坛上的嘉宾讨论东北衰落时,一位嘉宾则说:东北人是游牧民族起家的,撒一把种子,年底就收获,不像南方就那几亩地,靠精耕细作维持生计。所以,富足的环境养了一群懒汉。要缔造新东北,重要的就是更新观念。 插句题外话。如今,东北人PGOn坑了东北人贾乃亮后,把自己也坑了。东北人天佑的直播也被封杀了。东三省又多了个流量危机。 丰子恺话中的第二层意思是,嗑瓜子容易上瘾。《科技日报》曾利用心理学家的研究对此作出了解释—— 嗑瓜子这个活动其实可以分解为若干个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动,小活动相对于大活动更便于实施,小目标相对于大目标更容易实现。瓜子壳给人享用美味制造了一点小障碍,但克服起来又很简单,而且还很容易掌握技巧。在单独的、嗑一粒瓜子的小活动中,参与者的行为(嗑瓜子)和结果(吃到瓜子)之间的时间跨度短,也就是说努力得到的反馈及时,使得参与者更容易建立起行为—努力—反馈之间的因果联系,心理就很容易得到满足,激励着你不断地重复这个过程。 这种小目标建立的快速反馈激励让你欲罢不能,这和游戏里的开箱小目标类似。你能坚持嗑瓜子,坚持玩游戏,但发誓假期充电而带回老家的书就是翻不了两页,因为看书回报的周期长,见效慢啊。 对于丰子恺借瓜子批判国民劣根性这第三层意思,有必要去讨论。当代作家权延赤的纪实文学《餐桌旁的领袖们》提到“毛泽东喜欢吃黑瓜子(西瓜子),刘少奇喜欢吃葵花子,高岗是不管黑的白的,能吃的就往嘴里放……天天夜里开会,毛泽东(瓜子皮)建一座‘宝塔山’,刘少奇堆成‘蒙古包’,高岗有时一簸箕都装不下,要分两次装”。邓小平也有一张嗑瓜子的照片。 瓜子也没有成为区分阶层的标志。它不像香烟,有“中华”“骄子”“龙天下”这些充满权力欲望,又能依据价格划分阶层的名称和标志。有钱人不可以去沙县小吃,但一定可以大方地嗑起瓜子。 根据英敏特全球新产品数据库(GNPD)显示,在中国零售零食市场上,坚果瓜子类零食是市场份额最大的零食品类,其市场销售额在年达亿元。英敏特预计该品类在-年间将保持10.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销售额在年或达亿元。 如果嗑瓜子是劣根性,那就是否定新中国成立以来人民群众所取得的成就了。毕竟,民国人磕的是和现代人同样的瓜子。东北人嗑的也是和其他省份一样的瓜子。 赶紧给那些催婚的亲戚们抓一把瓜子,跟他们聊瓜子!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bizladrs qq.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yx/8277.html
- 上一篇文章: 乱套假冒,套牌,高仿,碰瓷水泥防不胜防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