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CFC农产品研究

  为什么赖氨酸影响美国饲料配方?

  赖氨酸与动物生长密切相关,其最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参与体蛋白的合成。赖氨酸不仅可以调节机体代谢平衡,促使细胞中脂肪酸合成,还可提高胃液分泌功效,前面增进食欲,促进幼体生长发育。同时,赖氨酸能提高钙的吸收,加速骨骼生长。赖氨酸缺乏,可能出现厌食、营养型贫血、中枢神经受损、发育不良,会引起蛋白质代谢障碍,导致生长障碍,因此赖氨酸是动物日常必不可少的氨基酸。

  但是,人类和哺乳动物机体无法自行合成赖氨酸,必须从食物中进行补充。赖氨酸在动物性食物(如畜禽类的瘦肉、鱼、虾、蟹、贝类、蛋类和乳制品)、豆类(包括大豆、杂豆及其制品)、坚果(杏仁、榛子、花生仁、南瓜子仁)等食物中含量较多,而其在谷类食物中含量很低,且易在加工过程中被破坏。

  人类由于饮食多样化的原因,天然可以通过食用肉蛋奶海鲜和豆类果仁等赖氨酸含量高的食物进行日常补充,但进行养殖的禽畜需要控制和平衡好各类氨基酸的比例,防止出现营养短缺或元素之间相互拮抗的情况。其中,赖氨酸在哺乳动物生猪养殖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赖氨酸是猪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这意味着赖氨酸是猪生长过程中无法自行合成的、摄入需求量最大的氨基酸,是生猪养殖日粮中最需要考虑的营养因素。传统的豆粕-玉米配方中由于有大豆压榨产物豆粕的存在,其赖氨酸含量天然充足,不需要额外进行添加;但在美国另一类蛋白配方——DDGs配方中,赖氨酸是必须添加的重要营养元素。

  DDGs,即含有可溶固形物的干酒糟,是美玉米制醇的产物。DDGs的蛋白含量在26%以上,因此可以用来作为蛋白饲料添加使用,是美国养殖业使用蛋白饲料时豆粕的主要替代品。其实,DDGs中含有一定的糖分等营养物质(通过无氮浸出物进行测定),其也可以承担能量饲料的功能。但是,相较于豆粕,由于DDGs是通过谷物制备的,其天然缺乏赖氨酸,因此在用作哺乳动物饲料时,必须通过额外的添加来进行补全。

  

  因此,在使用DDGs作为饲料配方中蛋白的供应源时,赖氨酸的配合添加是必不可少的,配方的成本由DDGs价格和赖氨酸价格共同决定。

  ※

  赖氨酸价格暴涨的原因何在?

  自去年底以来,赖氨酸价格迎来了一路的上涨,全球赖氨酸均价由1.07美元/千克一路上涨至本月初的3.25美元/千克,足足翻了三倍。

  

  来源:Glowlit

  导致赖氨酸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全球产能转移导致的疫情下局部供应短缺。

  氨基酸产业由于发展历史长,工艺较为成熟,行业早已呈现出了集中化的趋势。以赖氨酸为例,国内厂商的竞争力在过去十年中不断增强,市场份额一直上升。国内产能扩张带来了其他国家产能的清退,虽然有欧盟和印尼等地区通过产业保护政策维持住了一定的地区内市场份额,但产能的持续集中仍旧无法避免。截止,全球有17家赖氨酸生产厂家,其中10家集中在中国,而中国的产能大致占全球65%左右。

  于此同时,周期性的价格低谷使得产能在过去两年出现去化。19-20年的赖氨酸长期价格低迷导致了大量产能的出清,据博亚和讯统计,年全球98.5%赖氨酸产能.9万吨,同比下降9.1%,70%赖氨酸产能.0万吨,同比下降13.6%,而国内在产企业产能98.5%赖氨酸产能.5万吨,同比下降12.8%,70%赖氨酸万吨,同比下降17.0%。

  回到此次暴涨发生地美国,其赖氨酸主要生产厂家ADM就是在这一轮价格周期中选择了去产能。去年下旬,ADM宣布将在21年上半年停止生产饲料用干赖氨酸,转而专注于附加值更高的小品种赖氨酸胶囊,这就使得美国的赖氨酸更加依赖进口。今年疫情持续背景下大宗商品成本整体上涨,叠加海运费用高涨,将赖氨酸价格整体抬升一倍,而9月以来美国港口拥堵、卸货困难、运输效率的下降将赖氨酸价格继续抬升,价格突破3美元。

  ※

  赖氨酸涨价的影响和展望

  如前文所述,赖氨酸是DDGs配方必不可少的添加成分,而DDGs饲料配方在美国的使用量并不低。

  美国可以大量使用DDGs受益于生物乙醇需求。根据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可再生燃料标准计划》(RFS),义务添加方(炼厂、进口商)根据其汽柴油实际销售量,确定每家企业的法定添加额度(RVO)。EPA通过可再生燃料识别码(RINs)追踪企业是否完成了可再生燃料义务。强制的添加政策促进了燃料乙醇行业的发展。为了使得行业发展的进一步扩张,自14年以来,美国对国内的燃料乙醇生产商提供了税收抵免,促进了美国国内燃料乙醇产量的进一步增长。

  

  来源:USDA

  进一步观察加工工艺,美国燃料乙醇主要原材料为玉米,90%的制法以干法为主。玉米经过粉碎、蒸煮、糖化的过程后,剩余的蒸馏物经过离心和蒸馏过程之后得到副产物DDGS。以投料产出比来计算,1吨玉米可以得到升的乙醇和0.3吨的DDGS。

  

  DDGS的产量和燃料乙醇产量呈正相关,随着年新冠疫情的爆发,出行降低使得国内的燃油消费下降,燃料乙醇当年产量来到亿加仑,作为副产品的DDGS产出也受到压降,当年度产量在万吨,较上一年减少10%。

  

  来源:USDA

  从供需结构上看,美国每年生产的大约万吨左右的DDGs,其中约一一半左右用于出口。年出行需求下降导致了产量降低,但预计年产量较年会有明显回升。

  

  来源:USDA

  以万吨的产量测算,饲养业的DDGs供给约在万吨,而美国生猪养殖业的饲料需求占总量的三分之一,对DDGs的需求在养殖业最高。但由于赖氨酸涨价导致配方性价比缺失,可能会造成高达万吨DDGs需求的丢失,按照DDGs26%及豆粕46%的蛋白占比,此项替代可能带来近万吨的美豆粕新增需求,对美豆的需求增量高达万吨。

  需求的增量是赖氨酸涨价以来支撑美豆粕及美豆价格上涨的决定因素,高达万吨的内需增长潜力足以抹平今年巴西大豆抢占大豆造成的美豆出口继续下降-万吨的潜在利空,尤其是在美豆粕短中期需求上涨能较长期出口需求下降更快反应到平衡表调整的情况下,美豆的走势似乎迎来翻转。

  但配方转变的数量存在疑问。

  赖氨酸涨价带来饲料配方的转变虽然已经成为现实,但持续时间仍有疑问。即美豆粕的性价比是依赖于DDGs和赖氨酸涨价能够持续的,虽然美玉米的连续上涨带动了DDGs前期的涨价,但赖氨酸带来的需求转移极快的打压了DDGS价格。

  

  来源:USDA,CFC农产品研究

  在赖氨酸全球普涨的背景下,每年万吨的DDGs国内需求很难通过出口进行消化,唯一的选择就是价格的降低。同时,配方转移的后续效果也体现在赖氨酸价格走低和美豆粕快速上涨中,性价比已经走向回归。

  因此,从现实中看,尽管赖氨酸涨价能因运输因素维持多久(一种说法是一季度后供给缓解)有待观察,配方性价比是在动态调整过程中不断变化的。DDGs每个月万吨的稳定产量一定会促使酒精厂被迫降低价格出售,美豆粕的需求爆发将难以长期持续。对于美豆而言,南美供给充裕背景下需求的下降是确定的事情,短期美豆粕走俏虽然更可能反映到12月平衡表变更上,但时间本身的持续性有待观察,由此带来的美豆趋势反转更可能是个伪命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cf/10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