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白癜风袪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7007782.html

俗语说病从口入,其实病也能从口治,因为吃的核心在于脾,脾虚,哪怕吃仙丹也没用,吃什么都出问题。

脾好,那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营养,可以弥补气血,生发阳气,就是治病最好的良药。

所以中医很早就有“脾胃虚,百病生,诸病从脾胃论治”的观点。生病的人胃口多半是不好的,补脾被看做是一切疾病调理的关键。

《黄帝内经》教你牌胃问题早发现

”《黄帝内经》里说“胃主受纳”“脾主运化”,人体的消化吸收由脾胃共同完成。如果脾胃功能不好,那么营养物质就无法顺利地送达五脏六腑和身体各处。身体得不到滋养,必然会引起一些外在的病变。所以,脾胃健运与否,只要留心,就能从身体上找到蛛丝马迹。⊙面色暗淡、萎黄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虚弱,气血生化不足,皮肤得不到足够的滋润和营养,就会变得暗淡、发黄。如果不能及时调理,面色就会逐渐萎黄,人也会消瘦枯槁。⊙口唇淡白、干燥《黄帝内经》中指出:“口唇者,脾之官也”“脾开窍于口”“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脾胃的问题会表现在口唇上:脾胃功能正常的人,嘴唇红润,干湿适度,润滑有光泽;脾胃功能不好的人常嘴唇发白、没有血色,显得非常干燥,容易起皮、裂口。⊙睡觉时流口水脾主涎”,“涎”即口水。气有固摄作用,一个人脾气充足,涎液才会传送正常,并且老老实实待在口腔里,帮助人体进行吞咽和消化;如果脾气虚弱,固摄功能减弱,涎液就会不受约束,使人睡觉的时候流口水。⊙睡眠不好胃不和则卧不安。脾胃不和会使人睡眠质量下降,出现入睡困难、惊醒、多梦等问题。⊙精神状态不佳人体所需的能量来源于脾胃所化生的气血,脾胃健运,能让大脑和身体得到足够的滋养,人就会神清气爽、精力旺盛、思考敏捷。如果脾胃运化失常,大脑、脏腑等得不到足够的能量,就会出现精神不振、健忘、心慌、反应迟钝等问题。⊙肥胖或消瘦正常情况下,食物进入胃,经过初步消化,然后精微营养物质被脾带走,上输给肺,肺通过血液将营养带给五脏六腑。如果脾出现了问题,健运失常,营养物质堆积在身体内,就会形成肥胖。脾虚可导致肥胖,反过来瘦人是不是脾胃就好呢?不一定。脾胃功能低下,不能将食物转化成身体所需的营养,而是直接把它排出去了,身体得不到足够的营养支持,人就会变得消瘦。⊙胃胀气、泛酸、打嗝、口臭脾胃一升一降,共同完成对食物的消化吸收。如果脾胃感受湿热,清气不能上升,浊气不能下降,就容易引起胃胀气、泛酸、打嗝等不适浊气顺着食道上行到口腔,就会形成类似于食物腐熟的味道,也就口臭。现代医学认为,泛酸是由于胃酸分泌过多造成的,如果不及时疗就会慢慢发展成胃炎、胃溃疡,因此若常出现胃泛酸,要引起重视。⊙排尿困难、泄泻肾主水,脾主运化,两者共同管理水液的代谢传输。脾气健运,清升浊降,就可以助肾化水,使排尿通畅;如果脾气虚弱,升降功能失调,则容易导致排尿不畅。脾气虚弱还可导致水谷不能正常运化,使人大便稀薄,大便中伴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有时还伴有肠鸣现象。脾气虚弱严重,清阳陷的人,可出现经常性泄泻,甚至脱肛的现象。⊙便秘正常情况下,人喝进去的水通过脾胃运化,才能成为身体的津液,如果脾阳不足,脾胃运化能力减弱,就会导致大肠动力不足,继而成功能性便秘。另外,胃火亢盛,耗损津液,也可导致大便燥结、排便困难。⊙胃痛腹部受凉、过量食用寒凉食物、情绪大起大落、脾胃虚寒等,都有可能导致胃痛,这是胃受伤的直接表现。“

养脾的七个要点要记牢

”其一,食物喜温燥

脾喜燥恶湿,喜温恶寒,因此养脾要食些温性的或燥性的食物或中药。比如,我们厨房里常用的各用香料多是温性偏燥的,因此亦具养脾之功。如紫蔻、砂仁、肉蔻、肉桂、丁香、花椒、大料、小茴香、木香、白芷、良姜、干姜等等。

脾主土,故需食多得土气的食物,如地下长的地瓜、山药等;脾喜温恶凉,故需食温;脾色为黄,故需食黄色食物,小米色黄,最养脾土;脾德在缓,故需食甘味以缓脾之情。

其二,香味入脾,可醒脾燥湿

香味入脾,香可醒脾,香可燥湿,亦可让脾舒畅。炒香的食物多具养脾之功,如炒花生、炒瓜子等。再者,米或面食烤成半焦半糊时即有香味,亦可养脾。小时候我最喜欢吃锅边上烤成焦黄色的玉米饼子或馒头,大概小孩子天性知道此物健脾。推之,烤成金黄色的面包又焦又脆,此当属养脾之物。

其三,勿过食生冷

小孩子从小就要注意勿过食生冷,包括不少瓜果、冷饮、凉水等,因为会伤损脾阳。而对小孩子来说最好的零食是麦芽糖和锅巴。有人担心吃烤香的食物会不会上火,我认为不能吃刚烤出来还烫着的,可等凉至室温时再吃即不会上火。脾虚之人又可坚持晨起喝生姜红糖水,有助于温脾,并能升阳。

其四,养脾的中药及汤方

脾为中土,为阳气左升之枢机。

历代有不少养脾的中药及汤方:健脾燥湿有苍术,有平胃散;补脾化湿有茯苓,有四君子汤;醒脾助运有草果,有醒脾散;温脾祛寒有干姜,有理中汤;升脾益气有黄芪,有补中益气汤;养脾和中有人参,有桂枝人参汤。如此等等,皆是宣畅脾阳、调和中气之方药。

(附:补中益气汤即用黄芪15克,白术10克,党参15克,当归6克,陈皮6克,柴胡5克,升麻5克,炙甘草5克,用水煎服,即可益气升阳、调补脾胃。)

脾主运化,若脾虚运化无力,常会吃什么拉什么,且面黄肌瘦,此时当重视养脾。脾喜甘淡而恶腥辣重浊,因此,甘淡可以养脾;脾气太虚,千万不可吃香喝辣。

养脾可用此方:茯苓、薏苡仁、芡实、山药各30克,陈皮10克

水煎服,日一剂。或上药烘干,共研细末,每次15克,日两次,冲入温热的米粥中服下。

其五,艾灸有温阳之功,最合于养脾之需。

凡脾虚之人皆可艾灸脾经原穴太白。脾经主时为上午9点至11点,因此若能在这个时间内艾灸效果更好。脾性升清而胃性降浊,二者为气机升降之枢机,故养脾之升要同时养胃之降,可配合针灸胃经合穴足三里。脾应于季夏,小暑大暑时节最需艾灸,以健脾化湿。

其六,脾气通于口,脾和顺则口唇能纳五谷

脾有病则唇色改变,或发黄,或发暗,会影响消化吸收功能。又按面部诊断,脾应于鼻头。鼻头色黄,必属脾虚。按手掌诊断,手掌中间及大鱼际对应脾,若发暗亦是脾虚之相。

平时认真调理,自己注意观察这些部位的变化,可以直观地感受到脾阳充足的改变。

其七,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人愤怒、怨恨或焦虑时,胃和脸一样充血而发红;人悲伤、沮丧或忧郁时,胃就变得苍白,胃液分泌不足,活动也减少。中医也认为,不良情绪会影响肝的调节功能,进而会影响脾胃。可见,学会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cf/81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