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小寒

小寒,为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五个节气,标志着冬季时节的正式开始。当太阳到达黄经°(小寒)时,对于神州大地而言,标志着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到来了。

「大寒小寒,冻成一团」

一年中最冷的一段时间来了。

以中国的气象资料来看,

小寒是气温最低的节气,

只有很少的几年里面,

大寒的气温比小寒冷。

也就是说这是全年最冷期啊。

如果小寒的时候不冷呢,

那么,

大寒有可能更冷。

一起来看下周末我省的天气如何

受3日晚进入的弱冷空气影响,我省气温下降,不过从6日开始大部地区气温又有所回升,但回升幅度不大。像哈尔滨4日白天最高气温为零下12℃,6日和7日气温回升到零下10℃,与历史同期(1月上旬12.4℃)相比,处于偏高的状态。

民谚有“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从目前的天气形势来看,

小寒前期我省不会特别寒冷。

哈尔滨天气

小寒饮食习俗

为了御寒保暖,

不同地区在小寒节气有不同的饮食习俗

腊八粥

习俗:饮食上“小寒”节气中有一重要的民俗就是吃“腊八粥”。《燕京岁时记》中记载:“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小寒之后腊八节也是同样要吃腊八粥,之后年味渐浓。

营养:粥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一道养生大餐,腊八粥确能起到驱寒补气的效果。腊八在小寒节气前后,在这个时候吃一餐内容如此丰富的热粥,既能刺激食欲,又可以增加机体热量,起到暖胃消寒的作用。

上海中医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施欣妤、主任医师蔡骏点评:腊八粥中食材丰富,营养价值高。如果再加羊肉、鸡肉等肉类,能使腊八粥的营养滋补价值倍增。而且胡萝卜、芋头、青菜、木耳等也都可以加入腊八粥,使营养素更加全面均衡。

温补鸡汤

习俗:老南京有逢“九”吃一只鸡、每天一个鸡蛋的进补习惯,所以小寒这天市民的餐桌上也少不了鸡汤和鸡蛋。

营养:鸡骨、鸡肉在文火的慢慢煲煮中,营养成分溶入汤中,极易于人体吸收,是冬季补气补血的进补佳品。

医院主任营养师李芊绵点评:鸡汤是一种营养价值非常丰富的食品,汤汁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钙离子、铁离子、维生素C、维生素B和膳食纤维。

平时多喝一些鸡汤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的抗病能力。可以吸收其中的营养成分,为自身的新陈代谢提供能量。

糯米饭

习俗:广州传统,小寒早上吃糯米饭,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和40%香米。把腊肉和腊肠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葱白,拌在饭里面吃。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

营养: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认为,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中医师成杰辉点评:小寒时节膳食当以温和暖胃的食物为主,适当进食如糯米、板栗、淮山、大枣等甘温食材以健脾暖胃则最为适宜。广东特色的腊味糯米饭温脾暖胃、益气补虚,适合素体脾胃偏虚,消瘦乏力之人。

小寒节气吃什么

吃羊肉羊肉是温热食物中性价比最高的,如果用羊肉加点当归、山药、胡萝卜一起煮,加上大葱和生姜调味,建议每周吃一次,不但不会上火,还可以暖暖地过个冬天。

吃菜饭到了小寒,老南京一般会煮菜饭吃,菜饭的内容并不相同,有用矮脚黄青菜与咸肉片、香肠片或是板鸭丁,再剁上一些生姜粒与糯米一起煮的,十分香鲜可口。其中矮脚黄、香肠、板鸭都是南京的著名特产,可谓是真正的“南京菜饭”,甚至可与腊八粥相媲美。

吃黄芽菜《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使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以粪肥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而现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各种蔬肉食,四季都有,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冬日蔬菜的稀缺而担忧。

锻炼禁忌

民谚曰:“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到懒一懒,多喝药一碗。”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在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进行户外的运动,如晨早的慢跑、跳绳、踢毽等。

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畅达乐观,不为琐事劳神,心态平和,增添乐趣。在此节气里,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患“中风”者增多。

中医认为,人体内的血液,得温则易于流动,得寒就容易停滞,所谓“血遇寒则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js/10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