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破格录取的大龄博士生蔡伟,不卖冰棍改
北京中科医院在哪里 http://www.kstejiao.com/m/ 有一个男人,他读书时除了语文其它学科一窍不通,高考毫无悬念落榜、去工厂打工又遭下岗,只好沿街卖冰棍、蹬三轮车拉客。 在芸芸众生中,他平凡的如一只蝼蚁,微贱的如一粒尘埃,无情的生活,十几年如一日地将他狠狠辗压。 但谁也没有想到,还是这个男人,他被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研究中心特约聘请,又被几位专家联名写推荐信到教育部,后被破格录取为复旦大学的博士生,再之后,他成为一名意气风发的大学老师。 迥异的人生,如一枚硬币的正反面,竟在蔡伟身上融为一体。命运这只翻云覆雨手,究竟对蔡伟做了什么? 1 爱上古文的小贩上世纪末的辽宁锦州,炎炎夏日,蔡伟骑着三轮车来到自己固定摆摊的地点,一个商场门口。 蔡伟停下车,检查一下车上的家当:一个一米长的大木箱,里面整整齐齐摆着几个保温箱,用棉被细心地隔着温。 保温箱里有冰棍和汽水,冰棍5毛一根,汽水1元一瓶。价低利薄,囊中羞涩的蔡伟,也只做得起这样的小生意。 遮阳伞撑开了,但蔡伟并没像一般的小贩那样扯着嗓子叫卖,他从保温箱的夹层里小心翼翼地捧出一本书,再抄了把折叠椅坐下,津津有味地读起来。 前来买冰棍的客人如果有心,会发现蔡伟看的是一本线装的古书,书页已经泛黄,上面竖版写着很多晦涩难认的古文字,这样的书籍,跟他当前的身份实在是不搭。 有顾客戏谑地问:“你看得懂吗?”蔡伟抬起头呵呵一笑,并不争辩。 蔡伟对古文的爱好,不是一天两天了。 蔡伟出生于年,工人子弟,祖祖辈辈也没喝过多少墨水,偏偏蔡伟对古汉语产生了极为浓厚的兴趣,没事就抱着字典啃。 学生时代,蔡伟最爱去的地方是锦江图书馆,他一呆能呆一整天,里面所有语言文字类的古书,他都一一读过。 从小学到高中,蔡伟的语文成绩都一路拔尖,他还喜欢练书法,字写得极漂亮,但也仅限于此了。 除了语文,蔡伟的其他学科成绩都是一团糟,年的高考,他毫无意外地名落孙山。 爱好不能当饭吃,蔡伟去了家橡胶厂当起小工,工作三班倒,只要有空闲时间,他还是泡在锦江图书馆里,看自己心爱的古书。 橡胶厂打工3年后,厂子倒闭了,蔡伟也跟着下了岗,他又去食堂后厨干了1年临时工,一个月才元工资,根本不能养家糊口,便寻思着自己做点小生意,这才有了前文的冰棍三轮车。 2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夏天卖冰棍雪糕,冬天卖炒瓜子,加上点香烟饭料,蔡伟就这样沿街摆摊摆了十余年,这中间他成了家,妻子也是名下岗女工,后来在小超市当服务员,两口子的日子,过得紧紧巴巴。 数九寒冬,锦州的温度达到零下10多度,别人家开着暖气暖如春阳,蔡伟交不起暖气费,屋子里冷得像冰窖一样。 蔡伟夫妻俩只好往身上裹几床厚棉被,夜里常常被冻醒。 粗茶淡饭,蔡伟无所谓,他唯一的购物欲,就是买书,但制作精美的书都价值不菲,有的一套要上千块。 蔡伟买得起二手的,但就算是二手书,也要四五块一本,他得卖几十根冰棍才能赚到。 图书馆的书有的不外借,蔡伟就手抄,一笔一画写得整整齐齐,一部《尔雅》,他手抄了整整20天。他还把自己读书的心得写下来,整理出厚厚的笔记。 90年代末,蔡伟破例奢侈一回,买了一台二手电脑,登上国学网,和一些兴趣爱好相投的网友交流。 中国古代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统称为小学,所以蔡伟给自己取了个网名:锦州抱小。 多年来浸淫于此,蔡伟对众多古书古文熟记,各种辞例信手拈来,对古文释义更如破谜解谜一般兴趣盎然。 19世纪初,年轻的书店学徒法拉第听了科学家戴维的演讲后,忍不住心潮澎湃地给他写了封信,而中国的小商贩蔡伟,也给自己心中的偶像、古文字学界泰斗、复旦大学知名博导裘锡圭写了封信。 他是一腔热忱,没指望对方回信,但没想到裘锡圭不仅回信了,还对他大加称赞鼓励:“不计功利,刻苦潜修,十分钦佩。” 这对蔡伟来说,无疑是暗夜里投来的一束光。戴维发现了法拉第,裘锡圭发现了蔡伟,伯乐发现了千里马。 裘锡圭对《神乌赋》中“佐子”一词困惑不解,蔡伟告诉他,”“佐子”应理解为“嗟子”,嗟,叹息的意思。裘锡圭深以为同。 但蔡伟却没有太多时间上网与裘锡圭交流古文了,他妻子患了病,儿子年幼,一家人的生活重担全压在蔡伟身上,为了多挣点钱,蔡伟化身骆驼祥子,干起了三轮车夫。 裘锡圭了解情况后,不忍心人才埋没。年,复旦大学参与《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的编纂工作,裘锡圭力荐之下,蔡伟被特聘,一个卖了十几年冰棍的小贩,就此跻身顶尖的专家团队,并凭扎实学识赢得一致认可。 但编纂工作是有期限的,工作完成后,蔡伟正要黯然离开,裘锡圭却兴冲冲地拉住他:“复旦大学要破格收你做博士生!” 3 偏才算不算人才?听到消息,蔡伟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连大学专科都没读过,现在叫他读博士? 裘锡圭告诉蔡伟,自己已联名另两位专家写了推荐信,加上一份复旦大学的申请,一并递交了教育部。考虑到他英语功底太差,外语改考容易速成的日语。 听到这一切,蔡伟眼中蓄满泪水,他知道,自己的人生已发生惊天剧变。 年,挑灯夜战的蔡伟如愿迈进复旦大学的大门,但博士课程非常艰深,论文要求高,基础薄弱的蔡伟花了整整六年,才从复旦大学顺利毕业。 这时候,他已经44岁。一个44岁的男人,即使他是复旦博士,但也过了找工作的黄金期,几番碰壁后,贵州安顺学院听闻了蔡伟的求学经历,深受感动,破格录用了他,还一并解决了他妻子的工作。 一开始,蔡伟被分配到图书馆古籍特藏部,后来又去了博士工作站,专门从事古文字学研究,同时承担一些教学工作:古代汉语、文字学和书法。 去安顺学院就职前,蔡伟花了几千元快递费,运来自己多年的藏书,他的办公室被古书包围,电脑屏幕是竖起来的,方便查古文图片,他终于可以不为生计所困,安安心心地做学问了。 从高中学历直升博士的,复旦校史上,蔡伟是第一个。 从一个小商贩变成大学教师的,安顺学院同样前所未有。蔡伟的故事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偏才究竟算不算人才? 我们都听过木桶理论:一个木桶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板。这也常被理解为人要各方面全面发展,任何一科都不能落下。 这在学生时代,是很明显的道理,考试要看总分达线。但行走社会后,你会发现,木桶理论有一些漏洞,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那根长板。有一技之长傍身,更加重要。 与其做一个样样平庸的人,不如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一个领域深耕下去,反而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成就。 当然,过程肯定比较艰辛,需要长久地坚持与内心热爱,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蔡伟若不是多年苦心钻研古文学,也不会迎来今天的命运逆转。对一件事倾注心血与热情,投入地去努力去付出,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且无法核实版权归属,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作者:玲珑心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js/12027.html
- 上一篇文章: 70后小时候是怎么过年的
- 下一篇文章: 练溪河畔的童年之练市剧院南太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