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溪河畔的童年之练市剧院南太湖
往事如烟,那些练溪河畔的童年影像被微风吹散,氤氲在旖旎的柔波里,而在某个不经意间,他们又会浮现在你的眼前。此刻,我想起了练市剧院——一座满载我们童年欢乐的电影院。▲图片由沈根发先生提供“走!我们看电影去!”在我的家乡练溪河畔,去剧院看电影俨然成为了人们茶余饭后很重要的精神寄托。奔忙了一天之后,人们掸去身上的轻尘,相约于此。男人们在白色衬衣前的方兜里攒一包烟,以备观影时嘬上一口。那时候的香烟很特别:名字特有趣,有红塔山、飞马、红双喜……香烟外壳的图案设计得也十分精巧。女人们手里拎一袋葵瓜子,嘴里话着家常,手挽手地出门去。倘若剧院有放映孩子们感兴趣的影片,那场面就更热闹了!吃罢晚饭,孩子们便开始迫不及待地等候。等候的时光总显得漫长,左瞧瞧、右瞧瞧……终于候到父母忙完家中的活儿,方才出门。因为去剧院观看电影需购票,购票就得掏钱,而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手中的零花钱是不足以购得一张票的,所以只得跟着父母一同前往。即便如此,能去剧院观影的那股兴奋劲儿仍是非常鲜明的。孩子们就像一枚枚不知疲倦的陀螺,围着父母转呀转,一会儿要买无花果吃,一会儿要买孙猴子的面具戴,一会儿又要尝一尝粽子糖的味道……父母磨不过孩子们,只得依从了他们那些又小又可爱的愿望。练市剧院,这在当时,绝对是一座宏伟的建筑。它主要由廊厅、观众厅、舞台三部分组成。廊厅正南朝向,“练市剧院”四个大字赫然映入人们的眼帘。廊厅设有两扇大门。每扇门高约4米,宽约2米,足够两排人并排并地穿过。两扇门边上的三面墙,作为贴设电影海报的地方。在廊厅外头东侧,墙上开设一方形窗口,此为售票口。在离廊厅不到10米的地方,种有四棵树,他们像哨兵一样,守卫着这座剧院。在最外头的树上,分别会放置一块大白板和小黑板,上有近日影片提示和今日电影名称。每当逢年过节或有重大活动的时候,廊厅外必高悬4盏大红灯笼,大红灯笼上方再插有8面红旗,预示着八方来客欢聚一堂的意思。▲图片由施惠民先生提供剧院之所以宏伟,还在于观众厅足足能容纳一千多个座位。你能想象那种座无虚席的盛况吗?同时,观众厅的设计也是极为用心的。座位依次从北往南建造,方向一律朝北。整个观众厅从东往西分设三块区域,中间有过道隔开。座位每往后面一排,就会递增一份高度,这样就可以避免后面观看的人被前面的人所挡住视线。观众厅座位的材质是那种老式的沙发坐垫,皮面柔软,很有弹性。孩子们最爱坐在这样的座位上做蹦蹦床状。当然,要是父母看不过去,顿时一喝,他们也就乖乖地坐在上头安心观看了。▲图片来源于网络整座剧院,最神奇的莫过于舞台啦!一块白色、巨大的幕布牢牢地挂在舞台后方。“啪”得清脆一声响,所有人皆敛声屏气——聚光灯所发出的光从正对银幕的上方窗口投射到银幕上。只要两边大窗户上的窗帘一拉上,保准你分不清白天还是黑夜。电影开始啦!你还记得电影正式放映前的那些影像和音乐吗?其中,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有:八一电影制片厂是无声的红星在闪着金光,嘉禾电影则是四个长方块随着熟悉的旋律而律动。▲图片来源于网络90年代,武侠电影大行其道。不论是大人、小孩,还是老人、妇女,都对武侠片情有独钟。人们总会对荧幕上的那些传奇人物、传奇故事孜孜不倦地欣赏着、重温着。在那个年代,像李小龙、成龙、洪金宝、李连杰等一众功夫影星更是群星璀璨,惹得孩子们竞相模仿。除去观影这种惬意的事情,剧院舞台最高光的时刻当属节日里各式各样的活动了。同时,这也是孩子们的节日。像过六一、过元旦,学校里总会组织全校师生去剧场进行文艺演出。此时此刻,舞台就变成了神圣的领地。凡是能上到舞台中央进行表演的,在我们心目中,定是非凡的角儿。每一个节目表演完毕,剧场内就会爆发出排山倒海般的掌声。歌声、笑声、掌声,汇聚成所有人童年时美好的画卷。▲图片由沈根发先生提供▲图片由沈根发先生提供而在某些时候,我们这些孩子,还会去剧院玩捉迷藏的游戏。把门的是一个非常温厚的中年男子,见到我们总会微微一笑。我们领会其意,机灵地跑了进去。我们尽情地玩耍,尽情地喊叫。他也不会来责骂我们。不过,咱们之间有一约定,那就是电影放映前,大家会自觉地从里头出来。现在想来,这份诚信的体验是多么的弥足珍贵。光阴荏苒,多少年过去了,剧院前面的四棵树早已变成参天大树,而属于练市剧院的热闹与喧嚣,也早已湮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但,属于我们每个人快乐而美好的童年,像满天繁星一样,镌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河里。▲图片由施惠民先生提供(来源南太湖号铁马视觉,编辑:杨榕,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js/12029.html
- 上一篇文章: 复旦破格录取的大龄博士生蔡伟,不卖冰棍改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