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这么爱嗑瓜子,背后竟然是一部大历史
儿童白癜风症状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80528/6286552.html 中国人爱嗑瓜子,比如葵花籽、南瓜子、西瓜子之类。但在古代,要嗑上这些瓜子,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要吃上瓜子,首先得要发明炒法,我们之前说过,炒法是中国人的独创,最早起源于南北朝。唐代少见炒菜,所以在这之前,基本上没可能吃上炒瓜子,而这瓜子儿来自什么瓜也是个大问题。 像传统的苦瓜子、丝瓜子、冬瓜子这类,要么太小,要么不好吃,就只能入药,没法儿嗑。 而上古以来就很受欢迎的甜瓜也没能帮上忙,《诗经》里的“七月食瓜”可能就是现在的那种薄皮甜瓜。 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女尸和海昏侯胃中都发现过甜瓜子儿。当然他们是吃瓜附带,而不嗑柯进去的。 到北宋时期,炒法慢慢多了起来。当时的饭馆还兼卖炒瓜子儿。这个瓜,不是别的,正是当时最时髦的西瓜,西瓜进入中国也是一件波澜壮阔的事儿,学者多认为,西瓜最早的起源地在非洲南部,后来传到埃及,又传到南欧和亚洲,乃至中亚很多地方。 我们知道的,追求光明的明教(摩尼教)教徒,就特别喜爱西瓜,认为西瓜当中的光明分子特别多,但西瓜传到中国并不算早,唐代没有任何文献提到西瓜。 中原人最早是在契丹人那里看到它的,当时的幽州也就是现在北京一带就有土产瓜子。而契丹人是从西边儿的回纥人那里得到的西瓜种子,后来还教会女真人种西瓜,最后被出使金国的北宋大臣带到中原。西瓜这词儿就来自女贞语。 吃西瓜的人总是烦恼,瓜子多。中国人可不怕,本着好吃的当零食、难吃的入药的“不浪费”原则,人们发现西瓜籽炒起来味道不错,从此西瓜子支撑了长达千年的嗑瓜子习俗。但真正成为风尚,还是在明代,那时候宫廷里也嗑,明神宗就“好用鲜西瓜种,微加盐焙用之”吃得很精致。 《红楼梦》里,也多次提到大家聚在一起嗑瓜子聊天打发时间。坊间更是随处可买到炒西瓜子,可以装在衣袖里,一路走一路嗑。到了晚清,有人统计,上海城里的茶楼、酒市、妓馆等每天要消耗西瓜子约30石。西瓜子的地位,在晚明从美洲传来向日葵和南瓜后,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但嗑南瓜子,实际上是晚清时期才开始流行,而葵花子就更晚了,普遍嗑基本上要到民国时期。 可能是因为葵花子毕竟可以炼油,磕掉可惜。 瓜子儿这种东西一旦嗑上就停不下来。清代来华的法国传教士观察得很细致,说他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啮齿动物王国,看到很多中国人降生人间,似乎只是为了来嗑瓜子! 路边甚至还有免费送西瓜的,只求吃完,把瓜子儿给主人留下。于是民国时期批判国民劣根性,国人吃瓜子技术最进步、最发达这一项,就不免要被揪出来批一通。 那么问题来了,外国人难道不嗑瓜子吗?其实也嗑。像西班牙人,据说嗑瓜子速度比中国人快,东南亚很多地方以及俄罗斯,土耳其这些国家,人们也比较喜欢吃瓜子,所以喜不喜欢嗑瓜子儿,似乎跟国民性扯不上关系。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js/99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湖南挖出千年古尸,日本讨要3根头发,专家半根都不能给
- 下一篇文章: 口臭口苦口气重每天喝一点,1天消口苦3天灭口臭,便秘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