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雪

摄影/微记者

黄卫国

当你与亲朋好友聚会叙旧寒暄时,手中常拿的炒货是什么?当逢年过节家人围坐在一起唠家常、喝茶水时,桌子上总会摆上哪样小零食?答案当然是瓜子。在蚌埠,瓜子同样深受大家的喜爱。如今的炒货行业,机器炒制逐渐取代手工炒制,真正会手工炒瓜子的师傅少之又少,依然坚持着炒瓜子的更是寥寥无几,王猛便是其中之一。

支起一口二三十斤的大锅,下面燃烧的煤炭火候恰到好处,一把铁锹富有节奏地翻炒。火炉旁,是浸润瓜子的卤料,旁边是正在晾干的瓜子。这一块几平米的天地正是王猛工作的地方。作为仅存的还在炒瓜子的师傅,王猛在这一行已经干了21年。

今年44岁的王猛从年开始学习炒瓜子,两年多,才出师独立操作。王猛告诉记者,当初自己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学习炒瓜子,一个是去豆腐坊学习做豆腐,思虑再三,王猛选择了炒瓜子,却也没想到一炒就是这么多年。炒瓜子是一项技术活,瓜子炒得香不香,全凭师傅的经验,“瓜子一锅炒多少,炒多长时间,浸卤浸多久,都是有讲究的。”王猛说道。每天,王猛来到炒货店,先将炉子生好火,然后熬好卤料,才开始炒瓜子工作。近一米直径的大锅里,王猛一次只炒一斤多瓜子,瓜子倒入锅中,用铁锹翻炒,使锅中细沙将瓜子全部包裹,待听到噼里啪啦的响声后,立刻将瓜子盛出,这一过程必须用一分多钟时间完成。瓜子炒好后,滤沙,然后用竹篮将瓜子浸到卤料里,拿出,此时,瓜子报成团,像松塔一样,非常好看。随后将瓜子倒出,自然晾干,松开。待瓜子全部松开后,用簸箕颠瓜子,将瓜子壳颠出,炒瓜子的工序才算全部完成。

从最初学徒时的五六人到现在的独自一人,炒瓜子的师傅越来越少,一方面是因为机器的大量使用,不再需要这么多人工的师傅,还有一个人原因就是很多人吃不了这个苦。王猛炒瓜子时一直站在火炉旁,穿着长衣长裤,满脸都是汗。他指着炉子周边,说:”这块区域最少也有60多度,更别说夏天了,几分钟,身上就汗透了。但如果不穿长衣长裤,瓜子炸出时,会烫伤自己”。

从最初一天炒四百多斤,到现在一百多斤,虽然工作量已经减少,但几乎没有人愿意再从事这个行业,“我也带过很多徒弟,但都没有坚持下来,炒瓜子是一个慢工出细活的事,一锅只能炒一斤多,不能贪快,如果一锅多了,那瓜子会炒得不均匀,而且从学徒到独立操作需要两三年时间,根本没有人能坚持下来。”说起这门手艺,王猛感慨道:“如果等我们再不干了,估计就要失传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ry/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