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精炼铀被捕古昆虫以恐龙羽毛为食
日本17岁高中生精炼铀矿石被捕 #化学 据外媒报道,因违法核原料相关法律,日本警方逮捕了包括一名少年在内的三人。其中一人为24岁临时工,涉嫌在年10月-11月份在网上拍卖铀原料,随后一名61岁药剂师以近元的价格买下了部分铀。而三人中还有一名17岁高中生,他于年1月份从海外网站上购买了铀矿石并自己精炼,随后于当年5月和6月将可溶性铀化合物转移给四个人。这名高中生表示:他只是想将铀保存在自己的藏品中。尽管许多人认为这名高中生对化学有着相当浓厚的兴趣才会出现购买铀的情况,但警方还是将文件递交给了检方,指控这名高中生违反了《剧毒物取缔法》与《原子炉等规制法》。铀是制作原子弹的初级原料,美国和荷兰的许多公司在线销售此类材料,因为日本国内对此类物品管制较严,一般来说,只有日本的研究公司或部分企业才能拿到铀矿石等原料。另外这次事件中涉及到的轴化合物纯度约为20%,远低于正常的60%-80%,危害并不大。(快科技)科学家在琥珀中发现吃恐龙羽毛的昆虫 #古生物 虱子等食毛类昆虫以寄主的毛发和皮屑为生,使宿主奇痒无比,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困扰,对家养宠物、牲畜都造成很大的危害。然而有关食毛类昆虫的起源时间和早期演化却知之甚少。高太平等人长期从事外寄生昆虫起源演化的研究。在检视和分析了多件琥珀之后,发现了产自缅甸的两块琥珀含有羽毛。对琥珀的测试表明大约有1亿年的历史,属于白垩纪中期。其中一块有9只体型小于0.2毫米的昆虫分散在羽毛的周边,有几只利用足和触角紧紧抓在羽毛上。研究团队基于这些昆虫独特的外形特征,建立了一个新的昆虫类群——中生食毛虫科。中生食毛虫有着头、胸、腹近于等宽的身体,咀嚼式口器,小眼睛,短短的触角顶端有着三根长刺,短小的足有爪和两根长刺,有助其抓住宿主的羽毛。研究团队认为,琥珀中羽毛的羽小枝出现断裂,在靠近羽茎的位置形成破碎的空洞,明显是中生食毛虫若虫咬食之后的结果。该研究成果表明,食毛类寄生昆虫伴随着有羽恐龙和鸟类的繁盛就开始出现了,白垩纪中期的中生食毛虫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这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报道的最古老的食毛类昆虫。在此之前,已知最早以羽毛为食的生物是万年前。该研究提出了昆虫食毛行为至少起源于白垩纪的中期,填补了食毛类昆虫早期起源和演化的空白。研究人员指出,现代鸟类能够通过蜕皮来替换被虱子或其他害虫损坏的羽毛,他们认为,像恩氏中生食毛虫这样以羽毛为食的远古生物可能导致了鸟类蜕皮的进化。(澎湃新闻) 海昏侯墓考古发掘摘得世界考古论坛奖 #考古 12月14日至17日,第四届世界考古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公布了世界考古论坛奖,其中西汉海昏侯墓的考古发掘从多个推荐项目中脱颖而出,被评为10项重大田野考古发现奖之一。西汉海昏侯墓位于南昌市新建区大塘坪乡观西村老裘村民小组东北约米的墩墩山。这次考古发掘通过种种证据证明,墓主就是西汉海昏侯刘贺。其中一个证据就是,发现了刻有“刘贺”名字的玉印一枚。更有趣的是,这次考古在刘贺遗骸腹部发现了尚未消化的“香瓜子”。杨军介绍,海昏侯刘贺墓由墓葬本体及车马坑构成,不仅是目前中国考古发掘的面积最大、保存最好、内涵最丰富、出土文物最多的汉代列侯墓葬,而且也是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发现的唯一带有真车马陪葬坑的墓葬。海昏侯墓考古出土了多枚竹简和近百版木牍,使多种古代文献在两千年后重现,是我国简牍发现史上的又一次重大发现。值得一提的是,海昏侯墓考古工作,采用了一些全新的理念。考古队没有按照惯例,直奔主题,集中力量发掘主墓,而是先进行顶层设计,确立以聚落考古、大遗址考古为思路的海昏侯墓考古工作技术路线。在整个考古和保护过程中,运用了地球物理探测、GPS定位、电子全站仪布网测绘、航拍、三维扫描等数字化采集和记录手段,也运用了探伤、X光成像、红外扫描、高光谱、能谱分析等无损或微损分析检测技术;还运用了去离子水养护、泥土分离剂、薄荷醇、充氮保护等文物提取和保护技术。这样做是为了争取做到发掘精细化、资料影像化、信息数字化,保证考古发掘、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示利用的权威、规范和科学性。例如,这次考古工作对整个海昏侯墓园进行了布网测绘,采用2米作为点距,5米作为线距,测控点多达多个。这使海昏侯墓园内,任何一个地方出土的任何一件遗物,都有自己的三维坐标数据。(科技日报) 研究显示吃糖太多可能加重抑郁引发炎症 #健康 一不开心就想吃甜食?恐怕得悠着点了。美国堪萨斯大学近日发布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摄入太多糖分可能会加剧抑郁症状。堪萨斯大学研究人员在该校发布的新闻稿中说,冬季是抑郁症发生较多的时期,冬季日照减少会打乱一些人的昼夜节律并影响睡眠,让他们陷入抑郁之中。一些抑郁的人会吃更多甜食,吃糖虽然有时可以短暂改善情绪,但长期来看可能会对心理健康产生负面影响。研究人员近日在英国《医学假说》杂志上发表了相关论文。他们分析了全球一系列有关摄入糖分对生理和心理影响的研究,发现吃太多糖会导致身体更容易出现炎症,而与炎症相关的一些激素会导致大脑进入抑郁状态。吃太多糖对体内微生物的影响也可能是抑郁症诱因之一,因为有些微生物可能在有较多糖分的环境中“茁壮成长”,产生某些化学物质,使人更易于抑郁。研究人员建议抑郁症患者应该减少摄入糖分,多吃富含欧米加-3脂肪酸的食物等,这样对心理健康更好。研究人员推荐了美国心脏病协会的一个标准,即每日摄入食物中添加的糖不超过25克。不过研究人员也表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没有一种方法适合所有人,人们应根据自身具体情况确定膳食搭配。(新华社)60只北极熊“占领”村庄:村民或永久撤离 #环境 据外媒报道,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声明表示,约有60只北极熊闯进俄罗斯远东地区的一个雷尔凯皮村觅食,村民或将永久撤离。 报道中指出,由于冬季气温异常升高,海岸的冰冻的不够结实,北极熊无法在海岸行走捕捞食物。这些北极熊来到村庄觅食,吃着村子海岸边从去年秋天留到现在的海象尸体。 据了解,雷尔凯皮约有多名居民,目前已停止所有的公共活动。居民们开始在村庄周围进行巡逻,并且用巴士统一接送孩子们上学。 目前该村没有人受到袭击,该地动物保护官员表示,如果居民们希望离开,他们将组织全民投票。 此前,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工作人员曾发布了一段视频,在俄罗斯的楚科奇自治区,一只北极熊的侧身被人用黑色颜料写上了大大的“T-34”字样。 据专家推测,北极熊身上的颜料并非普通颜料,因为后者可以被轻易擦掉,这有可能是北极熊误闯入村庄被村民喷涂的,这将会使其捕食变得更加困难。 (快科技)我建成玉米突变体库,覆盖90%以上基因 #生物 12月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与齐鲁师范学院专家合作,利用化学诱变花粉成功构建了B73背景的近饱和突变体库,采用外显子组测序对份突变体进行了高通量测序和变异信息挖掘,总共检测到个潜在导致蛋白质变化的C-T(G-A)突变位点,覆盖玉米个基因(覆盖度91.59%),平均每个基因覆盖20倍。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玉米突变体共享平台,面向国内外从事玉米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科研人员提供突变体材料。从年玉米突变体数据库开放至今,已经向包括中国农业大学、美国斯坦福大学在内的40多家国内外科研机构、多个课题组发放了多份玉米突变体材料。(科技日报)藏在基因里的“时钟”可预测脊椎动物寿命 #健康 英国自然科研旗下《科学报告》杂志12日公开一项生物学研究,报告了一种利用基因标记来准确估算不同脊椎动物物种寿命的模型。这个“寿命时钟”筛选出了CpG位点(DNA上的短片段,其密度与寿命相关)的42个特定基因,以预测某脊椎动物物种成员可能拥有多长的寿命。在人们通常认知里,一个物种的最大寿命难以定义,而且物种之间还存在着巨大差异。过去的研究认为,最大寿命由基因控制,但是到目前为止,一直都没有发现造成这种差异的基因变种。此次,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科学家本杰明·梅恩等研究人员,在构建模型时,采用了种寿命已知的脊椎动物的参考基因组,鉴定出了42个可能预测寿命的基因。他们发现,这些基因中的CpG密度对脊椎动物(包括已灭绝物种)的寿命具有较高的预测性。研究团队以非洲象的基因组及其平均寿命(65年)为参照,利用模型估算出真猛犸象和古棱齿象的寿命为60年。以现代及早期人类和黑猩猩的基因组为参照,估算得出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的寿命约为38年。研究还表明,他们的模型能够估算长寿物种的寿命,如平塔岛象龟和弓头鲸,由于这类物种的寿命通常超过人类,因此预测其寿命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除了对寿命进行估算外,研究人员认为,以上发现还有助于深入研究现存物种及已灭绝物种的生态学和演化、受威胁物种的保护以及可持续捕捞。(科技日报) 你有什么想让SME科普的问题吗? 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ry/9687.html
- 上一篇文章: 大事件就在刚刚江西因为这件事再次被全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