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图藏《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为明刻本。乔世宁撰《刻千金方序》提要省图书馆藏《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共93卷,是唐代医学家孙思邈著,为明代小丘山房刻本。该书系统总结了唐初以前医药学成就,开创了中国医药学史上多项先河,书中记载的养生方法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尤其是创立了“精诚合一”的医德规范,是我国最早的全面论述医德的名篇,为古今医务工作者树立了职业准则,被宋代名医林亿盛赞:“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壹书名取自“人命至重,有贵千金”省图书馆藏珍贵古籍《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共93卷,为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著、北宋医学家林亿等人校正,是明嘉靖二十二年(年)乔世定小丘山房刻本。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主任刘冰介绍,这本书原名《备急千金要方》,共30卷,内容宏富,堪称集唐初以前医药学大成的医学巨著,在明代正统年间被大型丛书《道藏》收入后,改称《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并将30卷解析为93卷,内容相同。明中期以后的版本,多以93卷版本为底本。为给读者呈现该书原貌,省图书馆古籍文献中心工作人员赵长波特意将该书扫描完成,并提示记者注意该书独特的版本特征。书卷印有“安乐堂藏书记”“明善堂览书画印记”藏书章,显示此书是清怡亲王府旧藏。史料载,雍正元年(年),康熙帝第十三子允祥被雍正帝封为和硕怡亲王,世袭罔替。至清末已历八代九位怡亲王,是清代著名的藏书世家,藏书逾部近20万卷。据《天咫偶闻》记载:怡亲王府中藏书“大楼九楹,积书皆满……其中为世所罕见者甚多”。古籍前附有乔世宁著《刻千金方序》。乔世宁为明代嘉靖十七年(年)进士,累官河南参政、四川按察使等职。序中说,此书的刊刻人为其弟乔世定。《备急千金要方》约成书于唐朝永徽三年(年)。北宋嘉祐二年(年),官方设“校正医书局”,对前代医学典籍进行系统的校勘整理,并刻印传世,其中就包括《备急千金要方》。省图藏《孙真人备急千金要方》共分门,收方余首、针灸余条,对防病治病、养生保健、医德等论述全面精辟。卷一总论病理、诊候、处方、用药等,其后具体论述各科病证的治法方药,包括五官科“七窍病”、外科“疔肿痈疽”各病、内科“消渴病(糖尿病)”等,以及解毒方、急救方、食疗方、养性法、针灸法等,各门均以论带方,观点精辟独到,广受后世推崇。在书前自序中,孙思邈介绍了著书的缘由:鉴于古代诸家医书浩博,“忽遇仓猝,求检至难,比得方讫,疾已不救矣”,于是他结合个人数十年医学经验,“博采群经,删裁繁重,务在简易”,著成《备急千金要方》一部。因“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是说人的生命贵于千金,一个处方能救人于危难,故以“千金要方”作为书名。辽宁中医药大学中医文献研究院教授吕凌告诉记者,在医理方面,《备急千金要方》博采群经,辑录了《内经》和扁鹊、仲景、华佗、王叔和、巢元方等名家论述,是研究魏、晋、隋、唐医药的重要文献。在方药方面,广泛收集了前代医家的大量方剂以及当时流传民间的许多有效方药,总结了用药经验。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宋代名医林亿曾称赞此书:“厚德过于千金,遗法传于百代。”贰形成完整的养生学说关于孙思邈的身世,该书卷前附《真人列传》。文中记载,孙思邈是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人。“史料记载,他活了多岁。”吕凌说,孙思邈寿命长,是其养生延寿理论的成功实践者。在书前自序中,孙思邈讲述了自己一生勤奋学医的历程:“吾幼遭风冷,屡造医门,汤药之资,罄尽家产。”正因为从小患病,耗尽家财,所以从学生时代到白首之年,他勤奋好学,“未尝释卷”,“至于切脉诊候,采药合和,服饵节度,将息避慎,一事长于己者,不远千里伏膺取决。”到了20岁时,“颇觉有悟,是以亲邻中外有疾厄者,多所济益。在身之患,断绝医门,故知方药本草不可不学。”“孙思邈博学多闻且淡泊名利,虽然在当时享有盛名,但不求仕进。”吕凌介绍,他先后隐居陕西太白山、终南山,山西太行山、河南嵩山、四川峨眉山等地,一边行医采药,一边广泛收集单方、验方和药物的使用知识,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曾先后征召授以爵位,俱“固辞不受”。就这样,他集毕生精力,著成《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两书,虽名为方书,实乃各科兼备、理法俱全的医学巨著。孙思邈对养生深有研究,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度,初步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学说。如在《备急千金要方·养性》中,他说:“养性之士,唾不至远,行不疾走,耳不极听,目不极视,坐不久处,立不至疲,卧不至懻(jì强直僵硬)。”意思是说,修心养性的人,不用力吐痰,也不匆忙走路,不用尽耳力去听,也不用眼过度,不久站久立久卧,分寸掌握适度,否则会损伤身体,“盖以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立伤骨,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也。”他还提出:“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不欲露卧星月,不欲眠中用扇,大寒大热、大风大雾皆不得冒之。”关于饮食方面,孙思邈认为,“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饱食过多则结积聚,渴饮过多则成痰癖。”善于养生的人,都是“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要饮食有节制,不可暴饮暴食,“常须少食肉,多食饭”,饭后“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即饭后百步走,有助消食,反之“饱食即卧,乃生百病,不消成积聚”。孙思邈还明确提出,养生首要大事是道德修养,养成良好的品行,“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充,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培养高尚品德之外,还要淡泊名利,因为“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叁把妇产科列为临床各科之首历史上,孙思邈第一次把妇科列为临床各科之首。在《备急千金要方》“总论”之后,有“妇人方”“少小婴孺方”。在30卷著作中,“妇人方”占3卷,“少小婴孺方”占1卷。妇科内容极为丰富,包括求子、妊娠、分娩、难产到产后及妇科各病,其中有药方余首,对怀孕、养胎、禁食、临床注意、产后护理等,都进行了深入具体的研究。吕凌说,中国在唐代以前,医学分科中并没有妇产专科。在《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卷首,孙思邈解释了如此分科的原因:“妇人之别有方者,以其胎妊、生产、崩伤之异故也。”鉴于妇女有怀孕生产、月事乳疾等特殊病症,不同于男子,因此主张妇女病应单独设科。他还明确指出:“妇人之病,比之男子十倍难疗。”孙思邈还提倡在家庭教育中普及妇科健康及优生优育教育。在《备急千金要方·妇人方·求子第一》中,他要求懂得养生的人家,都应教育子女学习这三卷“妇人方”,精通其中的道理。万一有病,也不用惊慌失措。尤其是已经做了母亲的,更不能不学习,每个做母亲的都应该抄写一本,放在身边以备不时之需。孙思邈对儿科的贡献也非常大。在《备急千金要方》中,他“博采诸家及自经用有效者”,总结出关于儿科的用方多首,把儿科分为初生、惊痫、伤寒、咳嗽、杂病等9门,为儿科单独成科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他在书中写道:“夫生民之道,莫不以养小为大,若无于小,卒不成大……故今斯方先妇人小儿,而后丈夫耆老者,则是崇本之义也。”意思是说,先讲妇女小孩的病,而后才讲成年男子和老年人的病,是崇尚本源的考虑,儿科病与大人不同之处,“惟用药有多少为异”。“此外,孙思邈对中医方剂学、针灸学的发展也作出了重大贡献。”吕凌说,他收集了大量古方和当时流行的验方。如他开列的“千金苇茎汤”,由苇茎、瓜瓣(甜瓜子)、薏苡仁、桃仁四味组成,主治清肺化痰、逐瘀排脓,这个古方现在仍在广泛使用。还有针灸中的“阿是穴”,又名“不定穴”“天应穴”“压痛点”。这类穴位既无固定名称,也无固定位置,而是以压痛敏感点或其他反应点作为针灸施术部位。这种“以痛为腧”的针灸治疗方法,叫“阿是之法”,由《备急千金要方》最早记载并流传至今,用此法所取的穴位统称“阿是穴”。最早提出“精诚合一”理念商越“不恋玉墀走穷山,唯向民间施丹散”,这是后世对医学家孙思邈的赞誉。《备急千金要方》卷一首先是《大医习业》《大医精诚》两篇,强调作为一名高水平“苍生大医”,需要具备高超医术的“精”,还要有高尚医德的“诚”。这是我国最早的全面论述医德的名篇,创立了“精诚合一”的医德规范,为后世医务工作者树立了职业标杆,在当今社会仍具有指导意义。救死扶伤首先需要有精湛的医术。在《大医精诚》篇中,孙思邈先指出“医道精微”,他认为医学是一门至精至微的学问,因此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除熟读《素问》《黄帝针经》等诸部经方外,还须涉猎群书,学习《周易》《老子》《庄子》等,知识广博才能融会贯通,不要像有些愚者那样:“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治病救人更需要有医者仁心。接下来孙思邈言辞恳切,劝诫医生对病人应心怀至诚,“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他认为医生对待患者应该如同至亲那样,满怀仁爱之心,无论贫富贵贱、美丑亲疏,一律平等对待,无私救治,“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xī险恶),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他认为必须抱着不畏艰险、不计得失、仁爱救人、舍己为人的精神“普救含灵之苦”,才可称之为“苍生大医”,否则就是贻误百姓的罪人。对医生的行为礼仪,孙思邈也提出了要求:到患者家看病诊疾,要举止端庄,清心内守,纵然屋内装饰华丽,也不要左顾右盼,有珍馐美味,也如同粗茶淡饭。“不得多语调笑,谈谑喧哗,道说是非,议论人物,炫耀声名,訾毁诸医,自矜己德。”他指出为医之法,要谦虚谨慎,不能妄议是非,卖弄炫耀、诋毁同行,“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这些都成为后世医生的行为准则。在这部医学经典中,孙思邈提出了以人为本、尊重生命的行医理念,“普救含灵之苦”的仁爱思想,倡导了“博极医源,精勤不倦”的敬业精神,言行诚谨、重义轻财的道德规范,确立了“精诚合一、德术并重”为医生的最高境界。随着社会的发展,医学的进步,医务人员面临着新的考验,重读孙思邈的医德观,对今人仍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小讲堂古籍版本类型中国古籍的版本类型与版本称谓,极其复杂。由于出版时代、地域、刻书者及印刷技术的不同,产生了许多不同类型的版本。从大的方面划分,可分为印本与写本,印本中还可区分为刻印本、套印本、排印本;写本中还可区分为稿本、写本和抄本。这两种类型合起来,有时候按时代区分,如唐本、宋本、元本;有的按地区区分,如浙本、蜀本、闽本;有的按出资方划分,有官刻本、家刻本、坊刻本等;有的按刻书人分,有闵凌刻本、乔世定小丘山房刻本等。本篇中的“小丘山房”,为明代耀州小丘(今属陕西省铜川市)人乔世宁及其弟弟乔世定的室名。(本版图片由省图书馆提供)辽宁日报记者商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fb/110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