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涵是邻居家一位1岁半的男宝,腿脚麻利,不到一岁就会走路了。都说男孩子走路要晚些,如今看着涵涵走路这么利索,他的爸爸妈妈别提多开心了。可是最近夫妻俩人却特别烦恼:自从孩子开始独立行走,活动范围变大,完全看不住了!沙发、茶几、餐椅、床都是宝宝攀爬的目标;床底下、桌子底下、衣柜里到处钻。孩子到处走动,搜寻目标。比如茶几上烟灰缸里的烟头、床底下的瓜子皮、衣柜里的樟脑丸,看见就要去捡,捡起来就往嘴里吃。就连妈妈掉落在沙发和床上的长头发丝都不放过,细心地捡起来观摩半天。这种场面我深有感触,我家二宝也快1岁半,虽然老公不抽烟,但是孩子捡大街上的烟头。一个不留神,孩子左右手各拿两个就玩起来了,给他要,就攥得紧紧的跑开。除了烟头,二宝还喜欢捡垃圾桶附近的冰激凌棍、废旧电池、饮料瓶盖子、小石子。要是在家里玩,他最喜欢玩的就是口红、剃须刀、牙刷,而且拿到手之后,还会有模有样的模仿大人在嘴唇和下巴上涂抹,或者把牙刷放嘴里咬。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这样的行为确实加大带娃难度。家长需要寸步不离的跟着孩子,同时眼睛也不能离开一秒。担心孩子误食不卫生的食物残渣、吞食不能吃的硬物。更严重的是,不少父母害怕孩子养成不良嗜好,“习惯成自然”,导致长大后不好纠正。其实,家长大可不必为此烦恼,1岁半宝宝喜欢捡细微东西,说明孩子正在经历成长过程中的三个“敏感期”,家长如果能把握好,则有助于开发宝宝的智力。“敏感期”由蒙台梭利提出,她是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该理念提出,儿童必然会经历的敏感期有9种,孩子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敏感期。所以,家长应该遵循不同敏感期进行早教和培养。一、感官敏感期(0-6岁)。孩子通过用手捡东西来认识事物,就是借助触觉来熟悉环境。家长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不妨让孩子用手触碰多种形态的事物,从而提高孩子认知能力。二、对细微事物感兴趣的敏感期(1.5-4岁)。所以孩子会很有耐心的捡起一根头发,或者蹲在地上看蚂蚁搬家。这个敏感期可以锻炼孩子的洞察力,也是培养孩子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js/12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