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看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 http://pf.39.net/bdfyy/

改革开放40多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群众的生活日新月异,孩子们的零食也在不断变化,从匮乏到丰富,从单一到讲究,从有啥买啥到想啥有啥……儿时记忆中的零食,是纯真岁月里温暖、生动的底色,记录着每一代人的成长轨迹,更见证了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

我出生于70年代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时实施的是计划经济,食品物资非常匮乏,孩子们吃的零食特别少,品种不多,诸如麦芽糖、炒瓜子、麦乳精、梨膏糖、米花糖……之类的。那时的爆米花和冰棍是我最喜欢的,在我内心深处留下了最永久的记忆。

当时父亲在离山村30医院工作,用村里话讲是“恰国家粮”的,有固定工资。因为没到入学年龄,我和弟弟2人跟随爷爷生活,每月父亲会给我们二毛五毛不等的零花钱。小时候村里还没有代销点,买肉、油、盐、酱油等日常生活必需品要到10多公里外的大队部,遇上下雨,山路崎岖又泥泞,一不小心就可能摔跤。我最盼见到走街串巷来村子里打爆米花和卖冰棍的人。

儿时好动亦淘气。冬日暖阳,常与村里小孩三五成群,跑东家窜西家,听到附近“嘭”的一声,孩子们就像听到了集合号一样,不约而同“嗖嗖”扭身回家,麻利地从米缸里舀一碗米,用脸盆装上,飞奔到村口,自觉地排在师傅身边,等着打爆米花。那时打一洋瓷碗大米要五毛钱手工费。烧得正旺的炉火上架着一个葫芦状的黑乎乎的压力锅,一个穿着黑乎乎棉袄、戴着火车头棉帽子的老师傅一手拉着风箱,一手不停地摇动着锅罐,不时往火里添点木炭,大约15分钟后,师傅就把“葫芦”从支架上端起,用铁棍子把阀门拧松,把葫芦口对着一个长长的黑色网兜,用脚一踩罐口,胆小的立即跑出老远,胆大的捂着耳朵等着喷香的爆米花出锅。只见“嘭”的一声巨响,一股热浪冲向网兜,周围升起一团白气,白白胖胖的爆米花喷涌而出,孩子们欢呼雀跃起来,争先恐后地抢着捡蹦在网兜外面的爆米花,放几粒在嘴里,脆脆香香,可好吃了!

冰棍儿是儿时夏天的记忆。常到我们村子里的是一个身体健硕的大娘,戴着草帽,用扁担挑着两个白色小木箱,她一到村口就开始吆喝:“卖冰棍哟,卖白豆绿豆冰棍哟。”一听到卖冰棍的声音,我就拿着父亲给的零花钱,端着搪瓷杯子往外跑。那时白豆冰棍4分,绿豆冰棍5分一根,我和弟弟都喜欢吃绿豆冰棍。我把捻得紧成一团的一毛钱递给大娘,她从厚厚的棉被里掏出两根包装简单的冰棍放进我的杯子里,我端起就往家跑,生怕太阳把冰棍晒化了。回到家,我和弟弟一人一根,小心翼翼地用杯子接着,一口一口嗍着吃,慢慢品味儿,有时我还会把吃了一半的绿豆冰棍放进杯子里用勺子捣碎,化成冰水,一口喝下去,沁凉沁凉的,舒服极了!

初中我是在县城里读的。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街头的便利店、小卖部多了,零食也丰富起来。下了晚自习,母亲总会给我准备一小包零食充饥。半透明白色小塑料袋,里面装着白丝状的果肉条,还夹杂着白色的粉末,吃起来酸甜可口的无花果丝;又脆又鲜,一根一根的虾条;柔柔软软,用透明塑料纸一卷儿一卷儿包着,吃起来酸酸甜甜的果丹皮;五颜六色糖纸包裹着的酒心巧克力,淡淡的苦味和甜酒的味道混合在一起……零食的美妙感觉在记忆中始终无法忘怀。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一转眼,我已年过半百。如今,遍及城乡的商场、超市数不胜数,各种国产、进口零食琳琅满目地堆满了超市的货架,干货、炒货、蜜饯、糖果、果冻、坚果等等,应有尽有,可以满足白领、儿童、“三高”等不同人群的需求。每次带儿子去超市,推着购物车,他不一会儿就能把购物车装得满满的。零食逐渐成为中国人的“第四餐”,品牌也越来越多,如,良品铺子、百草味、三只松鼠、每日坚果……人们越来越讲究养生,健康、绿色、无添加、低脂肪成为零食的新的关键词。

改革开放,不止让社会如阳春般日新月异、生机勃然,也让舌尖上的零食逐步迈向健康美味。

来源

益阳市资阳区纪委监委

作者

郭淑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tianguazia.com/tgzyx/7366.html